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二)

精心培育的温室花朵

孩童时代的小罗蕤在草地上起舞。

赵萝蕤(ruí),从名字即可看出父母对女儿寄寓的谆谆祝福与殷殷期望。赵萝蕤出生于1912年,自幼成长于苏州,她的父亲是神学家赵紫宸,曾留学美国,也精通国学,酷爱唐诗,尤喜李白,“萝蕤”这个名字正是典出李白的诗《古风》第四十四首: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作为家中长女和父母的掌上明珠,赵萝蕤从小就接受中西合璧的教育,她稚龄时曾进入圣约翰教堂的幼稚园,稍长父亲还亲自教她《唐诗三百首》和 《古文观止》。

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赵萝蕤7岁时进入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随即展现了小学霸的一面,接连跳级。这所学校实行的是西式教育,小萝蕤也学习了英文和钢琴。12岁时,女作家苏雪林成为她们的国文老师,她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赵萝蕤的作文经常受到苏老师的称赞,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有一篇同题目作文甚至被评为全校第一。眼看着女儿小荷露角,赵紫宸不无欣慰地说:吾家雏凤,迴响清新。

1916年,赵紫宸出任燕京大学宗教神学院院长一职,14岁的赵萝蕤随全家迁居北京,他们住进燕东园36号。赵萝蕤在家补习了一阵功课,即以初小年龄考上北京一所中学的高三。赵萝蕤的学习生涯一向是入学早毕业早,总是班里年龄最小却学习最好的那个学生。

1931年圣诞节,赵紫宸一家和亲友合影。后排中间坐者是赵紫宸夫妇,前排右四是赵萝蕤,左边是大弟弟赵景心,右边是小弟赵景伦和二弟赵景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英文很重要,中文也很重要 为什么不同时学呢? 这是Peter最近一直在琢磨的一件事 基于此,便有了咱们接下来要开始...
    peter潘英语阅读 3,324评论 0 3
  • 还记得第一次遇见你,是我时隔两年再次踏入校园的那天,即使是在人潮中,我依然“认出”了梳着马尾辫的你。在这之...
    粱柯阅读 271评论 0 3
  • 柳丝烟织虑春迟檐勾酥雨乱莺啼山水如画掩桃杏横塘纸鸢飞思忆
    扯云作裳阅读 3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