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觉得自己一直努力工作,加班没少加,活也没少干,可是升职加薪的时候总是轮不到自己!明明读了很多书,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要说的时候却发现想说又说不出来。天天嚷着要努力赚钱,可是到了月底还是“月光族”,不管怎么努力都找不到赚钱的方法。为什么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所有的事情却不能如自己所想的一样,总是收效甚微呢?这一切的答案,其实,都源于一个问题:“认知偏差”。
给你推荐一本好书:《认知突围》,它是一本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知识、认识金钱、认识关系、认识时间的书,看完这本书对于上面的那些问题你就能豁然开朗。很多事情我们看似无法突破,其实,是你的思维和认知一直停留在原地,改变行动要从改变认知开始。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人,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只有颠覆认知才能高效突围。诚如书中所说的一句话:“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看不到某事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动力。”
狠狠抽自己耳光:重新认识自己!
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问学生:大家都懂了吗?所有人都会齐声回答“懂了”。可是,当老师把你叫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你却回答不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装作自己懂了,还是害怕说不懂会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不要怕!“不懂”是常态,而“懂”才是非常态。所以,改变认知就要先从改变“假装懂了”开始。
还有一些时候总是反复的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可以的!我一定能做到的”!最后却都功亏一篑?其实,这所有的一切都遵循了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叫均值回归。它是指无论是低于或高于真实价值的状态,都有向真实价值回归的趋势,其回归趋势的强度就类似于弹簧,偏离中心越远,强度就越大。所以,别装!千万别装!放弃伪装,认清真实的自己,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挣钱是一门手艺活:你需要重新认识金钱
你想挣钱吗?我想多数的人都会干脆的回答“想”可是你真正想挣钱吗?在书里作者引用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人去问大师如何成功?大师让年轻人第二天到海滩去见他。年轻人按照大师所说的时间去了。大师问他:“你真的很想成功吗?”年轻人说:“我真的很想”。于是大师让他径直往海里走去,海水漠过了他的膝盖、他的腰、他的肩膀。大师依然在喊“再走远一些”。潮水漠过了年轻人的嘴。大师问他“你真的很想成功吗?”年轻人回答:“是的,我的真很想。”大师听完走过去突然将他的头按进海里,随后提起来,又按进去,如此循环往复,就在年轻人快不行的时候,他对年轻人说:“当你对成功的渴望能与此刻的呼吸的渴望相媲美时,你就会成功。”
听完这个故事,再去对照一下那个嘴上说着想赚钱,可是每天还在睡懒觉、赖床,一有时间就玩游戏、刷电视剧的自己,再重新问问自己:你,真的很想赚钱吗?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时候我们回答问题都会从心里所想的事情去回答,但是,或许应该反过来,从自己的行为去回答问题。因为,你的行为是你头脑中真正意识的反应。当你每天早上赖在床上不能早起的时候,当你空余时间还在刷抖音、玩游戏的时候,你真的相信你是真的很想赚钱吗?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足够的信念和动力就不足以让你积极的去行动。
没有人真正为你好:重新认识关系
行善有时是在作恶,这句话或许和我们平时理解的善恶不一样,这也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关系中最让人难以辨别的。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经常以关心你的名义告诉你你该怎么做事情,怎么样生活,该做什么样的选择?比如,一到过年回家就会有热心的亲戚关心的问你有没有找到对象了,介绍你去相亲吧!从大多数人的理解来看,这是对你的关心。可是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关心和打扰是一对双生兄弟,只是后者看上去似乎更不礼貌一些,但其实在很多时候,两者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必须“划出自己的领地也要尊重他人的界限”。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能明白在关系里面,我们之所以会焦虑、会彷徨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对别人、对世界的认知不足造成的,拨开表象才能有深刻的认知。
时间就是生命,带你重新认识时间
时间用在了哪里,决定了你是谁。所以,重新认识什么是时间,该如果计划和使用时间很重要。那么,要如何有效的管理时间呢?作者在书里也有了解答,他把我们所有的事情简单的分了四个类别:紧急但不重要、紧急且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重要但不紧急。让我们清晰的知道哪些事情是需要先完成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放到最后的,高效的利用时间才能让我们不会总处于瞎忙还忙不完的状态。
写在最后
知识的继承和传播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者看到一本好书而改变,但其实,不管是什么原因给你带来的改变,那都仅仅只是一个引子,真正能改变你的是你自己!只有自己的认知发生了改变才能带给你真正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