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被问到你家宝贝有什么优点,相信很多宝妈可能会愣一下,但一问到你家娃有啥缺点,一定能脱口而出,调皮、不专心、贪玩、害羞,只恨篇幅不够长。
说实话,当问到自家娃的优点,我着实得花点脑力才能总结出来。说明平常更容易看到孩子的缺点,而且经常是用放大镜看,而对孩子的优点却视而不见。
给孩子打分的同时,自问你给自己打几分呢?精神分析师温妮科特提过一个“60分妈妈”的概念,就是“刚刚好”妈妈或“足够好”妈妈,全情付出养育孩子可能会给自己和孩子都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做到“60分”刚刚好。
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需为自己没有做到优秀而自责,同时,即使孩子不完美,你也仍然爱TA。孩子成年以前,是快速成长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需要跟上孩子的脚步,陪着TA共同进步。
现阶段做得好的,不代表一直做得好,成长过程一定充满各种烦恼各种问题,能从容应对,不至于焦头烂额,更不是事后指责谁该为后果负责,那一切就是OK的。
当决定就做一位“60分妈妈”,我着实放松了不少,不再随时提着一口气,不再那么焦虑,同时,也会降低对孩子的期待,不再要求她做到80分甚至更好。
今天这一篇,是育儿路上一小部分,总结分享出来,与你共勉。做一个60分的妈妈——关于习惯的养成。——麻瓜露
一、幼小衔接很重要
在孩子还不到六岁时,我们就开始一起制订日程安排了,把除了上学以外的空闲时间如何安排画在一张表上,那时候还不识字,只能用图画来表示。
上小学以后的的寒暑假安排得就更细致了,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好,包括上什么兴趣班,完成哪些作业、练习等等,还设计了一格贴表扬的地方,当天完成的妈妈贴一个,孩子自己再给自己贴一个。这个一直贯彻执行得很好。
幼升小是孩子人生路上一个里程碑,我家孩子不像别人家的那般欢天喜地,她需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
别说孩子,家长心理落差都比较大。她老父亲送到校门,望着那个小小人儿背着个大大的书包走向教室的背影,百感交集(也曾抹过眼泪吧)。
为了让她能尽快完成衔接,我们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对她进行心理建设和铺垫,在不同的时间、场合滚动播放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在她心里描绘小学的景象,让她在心理上提前接受小学生这个角色。现在看来这一步是正确的,也异常重要。
二、培养自觉写作业
由于上的是公立幼儿园上,几乎没有作业,也不曾提前教她认字,于是,刚上学那会儿,我白天高效地完成工作,准点下班,就为了回家陪她写作业,检查作业。
半个学期下来,放学回家自己完成作业,爸爸妈妈到家检查辅导不会的部分就可以了,帮助她养成放学自觉写作业的习惯,前期这个陪伴是非常值得和重要的。
所以,关于写作业这件事,我家是从不需要在屁股后面追着跑逼着写,辅导的过程也相对比较轻松,没出现过鸡飞狗跳的情况,偶而血压飙升是在我们认为她应该懂,但实际她是真不懂的时候。
三、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的启蒙,我家不算早,是挺到了我感觉已经焦虑得不行了的四岁半,于是在小伙伴童书馆办了年卡会员,才开始了亲子共读之旅。
买一堆书回来给孩子然后指望TA自主阅读并养成读书的习惯显然是不现实的。绘本是用来一起读和一起玩的,在读的过程中互动,眼神交流,一问一答,角色扮演游戏是共读的升华。
在玩中学是激发孩子兴趣的有效途径。上小学以后就没再继续订阅小伙伴的绘本了,因为学习了拼音之后就要开始认字自己阅读了,需要根据孩子的需要买书读了。
小学后的自主阅读还得说得益于班主任语文老师梁老师的教导,刚学会拼音后认字是很难的,读的速度也非常慢,孩子容易感觉累和厌倦。
老师对阅读常强调、要求高、抓得严,老师和家长都重视,孩子在老师家长的通力合作下才能克服困难,突破瓶颈,让阅读顺理成章,现在再也不需要督促了。
从共读游戏过渡到自主阅读,除了给她买书,还要创造一个阅读的环境。我始终相信育儿先育己,谁也不是天生会当妈,我这几年的书单几乎是育儿方面的和心理学方面的。
在小朋友看书时也我也拿一本书在旁边陪她一起看,或者我想看书时就叫她一起,我没空的时候她也能自己安静看书了。现在的阅读速度已经比我都快了,一起读同一页,我还没看完她就要翻了。
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别人有时候会说说你家娃好乖,好文静,一方面是性格使然,一方面是专注力的养成。
别人有时候会说说你家娃好乖,好文静,一方面是性格使然,一方面是专注力的养成。
关于孩子专注力的养成,得益于两件事情,一是共读,一是做手工。加入小伙伴绘本馆会员的那段时间,几乎每周的周末都陪小孩参加绘本馆举办的故事会和手工活动。
那段时间的的周末,都是我带着孩子做手工度过的,有粘土、折纸,作品包含但不限于食物、汽车、花朵、卡片、面具、好玩的玩具等等。
有人说是不是因为学围棋也可以提升专注力,学围棋的好处不赘述。本来专注的孩子学了围棋能保持一如既往的专注,本来不专注的孩子学习围棋的过程可能也不一定专注,指望交给老师和围棋,也许不见得有成效,所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是十分关键的。
五、放弃or坚持,你如何选择?
21天养成一个习惯,别说是孩子,这个理论用在大人也不一定成立。教会一个拼音,一般的孩子可能需要5遍,教完3遍就开始崩溃的你,别急,还有需要教10遍的。
孩子是不同的妈生下来的,为什么要求TA跟别人家的小孩一样呢。为了孩子学琴,我和她爸陪上课、陪练琴,至今也还没能让她真正养成自觉自动的习惯,然而放弃只需要一秒,坚持就得长年累月。
虽然还做不到自觉练琴,但比起以前的忸怩、不情愿和每练必哭,现在只要不是占完了她所有的时间,孩子练琴的态度上还是有很大改观的。
只要孩子还愿意学,那就得陪着,每天的进步不明显,但对比最初呢,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过程中有过怀疑、彷徨,想过放弃,但也许在不远的未来,那里可能有一个机会,一个闪光,在等着你,现在停下脚步就确定不会遇见,继续前行才会有惊喜。
结语。
种一棵大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育儿也是如此,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用心浇灌的花朵,终有一天会开。
孩子需要我的时候,我不缺席,我也期待孩子的未来有我,不在孩子后面追着跑,被孩子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