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投到田里一两片羽毛。
黑森森的麦苗凝神谛听。
此时,万籁无声。
那儿,月儿的幼雏正试
它们的羽翼。
林间,一位苗条的女子抬起她可爱的
面影,轻盈地步入空中,轻盈地升上去了。
我独自站在一株老树旁,不敢呼吸
也不敢动弹。
我屏息倾听。
麦苗向它自己的黑暗倾身。
而我也倾身于我的黑暗之中。
早课选了美国诗人詹姆斯·赖特的诗歌《开始》。 这样的抄写诵读已经坚持了好久了,究竟有什么用,我说不太清楚,最初只是想给自己找点儿事儿做,别让自己太闲了,特别是不做班主任之后,每天早上和晚上就会有很多属于自己时间。闲得时间久了,思维也许会锈蚀,手指也许会僵硬,心灵也许会很快衰老。除了上班,把应该做的事儿做好,还要阅读,还要抄写,不为别的,只是想着不让这一天荒废了,不让这一季荒芜了。
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生活,每天也没有那么多特别的事儿值得去写、去记。上午读《书城》杂志,很喜欢郁喆隽一篇短文《看,这个人》,也让我想起了上高中时,在四平铁西新华书店分两次买的法国哲学家卢梭的《忏悔录》,现在那两卷本的书还摆在我的书柜中。那时年轻,只是觉得忏悔两个字很神圣也很新鲜,要知道三十多年前,国门刚刚打开,很多新鲜的词语伴着新的文化新的观念一起涌进,令人眼花缭乱,“饥”不择食。在延边师专读书时,还读到了托尔斯泰的一个小册子《忏悔录》,渐渐明白了“忏悔”其实并不仅仅只有宗教一种色彩。有些时候,写下一些文字,这些文字或许永远只有一个读者,这个读者就是书写者自己。每天书写一些文字,在那一刻即便孤独,但也应该是真实地存在。如今,似乎每天人都戴着面具跳舞,鲜有直面本心的自省时刻。何谓“直面本心”?无非是抽身而出,指着自己说:“看,这个人……”
刚刚看完《朗读者》,已经连续几个周六在第一时间收看这央视的这档节目了。最近几年我很少看电视,特别是综艺类的节目,我总觉得那些所谓的真人秀的节目只不过是给那些当红的男女鲜肉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赚钱的张扬他们无知个性的机会。我喜欢朗读,我也一直在孩子中倡导朗读,人微言轻并没有多大的效果,但每周二、四的早晨早课时,听到每一间教室里传出的朗朗的诵读声时,我的心中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我想对孩子们说的是,你们每读过的一段文字、一篇文章总会在你们成长的年轮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迹,终将对你们的气韵风度有所影响。
晚课抄了《诗经·国风·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有佽焉?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抄了《论语·公冶长5·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抄了《易·说卦》: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