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5月11日,星期六。
早饭后,大宝和小宝在客厅里忙碌着,他们正在为母亲节的到来做准备。裁剪包装纸,安装丝带花......一会儿需要物料,剪刀、双面胶、尺子等;一会儿需要帮助,固定、剪裁、拉花、系绳子。
我告诉大宝:妈妈得工作,你不能总来打扰我。今天我要把工作都完成,明天上就能专心陪你们玩了。不过,明天下午我还有事,得出去......
过了好一会儿,大宝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总是在星期六和星期天工作?我希望你能陪我很长时间,在我休息的时候一直陪着我。
我一时语塞,只好告诉他:你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好好考虑考虑再告诉你吧。
如果我妈在这里,她会不会和大宝一样,有这样的疑问?以前在这里的时候,常常发出感慨:“你怎么总是这么忙呢?”然后又自我说服,“年轻人,也应该忙起来,歇着并不好”,再然后她又担心我的身体,“该歇歇的时候你就歇歇,别累着了。”全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的矛盾,希望子女事有所成,又担心过度劳累;希望子女能陪自己唠唠嗑,又怕耽误他们工作从来不舍得说出来。
其实,这天我打算回家看看母亲。最近两年,她衰老了很多,因为种种事情,心情也不太好。我想带着孩子们回去,让家里热闹几分,也陪她说说话。结果,看到日程表上罗列了六件事,足够一天忙活的,也只得放弃了回家的念头,从心理上推到了下周。
大宝提出的这个问题,以前我并不认为它是个问题。对我来说,基本逻辑是在需要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工作。如果需要加班,那就加班完成;如果需要早起,就早起完成;如果需要牺牲周末,那就周末继续。
现在,它成为了问题。
前段时间,孩子们只提出了陪伴的需求。现在满足了每日的陪伴,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休息日的全天陪伴。而大人,包括先生和我的父母,他们从来没有说过什么,但是一定也有这样的想法。
02
我为什么总在星期六星期天工作?
快速回顾过去的这些年:还没有孩子的时候,周末都在工作;有了孩子以后,没上全职班的日子里,周末和平时一样,只要得空就工作;上全职班的日子里,因为行业性质周末难得休息,根本和孩子凑不到一起。
为了陪伴孩子,我已经告别了全职班。现在,时间更加自由,周六周天仍然在工作。
这是真的吗?也不尽然。大多数时候,确确实实是工作,是付出时间和努力就能换回报酬的事情。也有很多时候,并非工作,比如每月两次的线下活动,都在星期日。还有的时候,是在读书、学习、写作。
孩子不懂事,就以“工作”盖之。看来,以后要把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等区分开来,以免孩子对“工作”产生误解。
可是,这些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能不能放在其他时间?这是个时间安排问题,不难回答。从前面六周的总结里,有大致的时间分配,利用五个工作日,基本上能完成。其他的活动,如果都带上孩子, 也不太成问题。
看来,周末不休息,是我一直以来的坏习惯。
对很多人来说,每个星期一都是最难忍受的。不仅是因为各种工作会议,更重要的,这是上班的第一天!从星期二开始,一切都变得美妙起来,快半周啦。星期三,哈,已经过去半周啦,再有两天就是周末。星期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明天过去,就是胜利。星期五,就连早晨的太阳都是美的,还没下班就迫不及待得收拾收拾走啦!
在工作上,我一直是有强烈内驱力的人,不需要激励和考核制度,不需要奖罚措施,甚至不需要谁去安排,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如科恩《奖励的恶果》中所言,我会:感谢上帝!今天是星期一。
然而,当有了孩子,这变成了坏习惯。或者说,孩子在教育我,人生除了工作,还有更多美好的事情,比如,好好陪伴家人,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
03
我有点困惑,为什么要区分工作日和休息日?大概可以追溯到《圣经》。
创世纪。
第一天,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有了白天和晚上。
第二天,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就有了把水分开的空气,有了天。
第三天,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就有了地和海,以及青草、菜蔬、树木和果子。
第四天,神创造了太阳、月亮和众星。
第五天,神创造了各种生命,海中的鱼类,空中的鸟类,陆上的兽类、牲畜和昆虫。
第六天,神创造了男人和女人。
第七天,造物工程结束,神安歇了。
神在这个创造周期里,工作了六天,休息了一天。人类是照神的样子创造出来的,大概也要遵循神的习惯,工作六天,休息一天。
当然,大多数人的观点是劳逸结合。劳累了几天,需要休息一下,恢复精神和体力。
认知科学还有更明确的解释。这个学科认为,人的身体和大脑之间存在一个双向回路。不仅精神会影响生理,而且我们对待自己身体的方式,会通过影响了大脑的血流量、神经化学物质的平衡以及大脑各个区域之间互联互通的程度,进而极大地影响大脑的表现。
读小学时,每周上课六天,休息一天。大概在1993年前后,那时候我还是个初中生,每周多了半天休息,每周六中午就放学了,那种“捡来半天”的开心持续了很久。高中时,休息日又变成了两天,遗憾的是应付高考的无数个日子里,两周才休息一天。
现在想想,为什么休息日从一天到一天半,又到两天,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三天?我想,或许跟现代人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有关吧。
不管是神说,还是神经学说,都青睐于人应该有休息日。我属于脑力劳动工作者,更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大脑。
04
想了这么多之后,我也就有了答案。
我会告诉大宝:谢谢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妈妈好好想了想,以后每个周末,至少保证有一天,和你们共同做点什么事,一点都不工作。
至少一整天不工作,和家人在一起。初步打算,放在周六。形成这样的节奏,让身边的人也了解,星期六不要找我,除非能带孩子一起,否则就拒绝。
至于为什么不两天都用来陪家人,我暂时还无法给孩子解释关于“财务自由”和“情怀”这个概念。希望在两三年之后,我可以不用工作,每个周末、放假都陪伴家人。
我想小宝应该也会很开心,前不久和她的一段对话还在讨论这事儿。这段时间你开心吗?开心呀!为什么?因为你陪着我呀!那以前不开心吗?你上班我就不开心。你让我去工作会儿吧?不行,你不上班,在家陪我。
看起来这是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其实是对自己思维、行为的梳理,也是对家庭和亲情的重新思考。很多时候,我觉得都不是我在教育孩子,而是孩子引导着我去重新思考那些答案明朗似乎从来不需要质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