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体验是人们在受其内在动机驱使而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却可控的任务时所经历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
《送东阳马生序》中“心中自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精炼的总结了宋濂少年求学时沉浸其中的情状。
我相信每个人我在成长中都或多或少的有过这样的体验,我自然也不例外。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曾经一度迷恋上写日记。就是因为看到书上的小作者发表了一篇篇文章,就萌生了当作家的美梦。每天写,怕家里人看见,我就打着手电蒙着被子偷着写。没写完一篇日记,都感到无限的幸福,每每都会憧憬自己美好的未来。后来上了中学自己开始变得现实起来,发现自己写的东西实在不够好,作家梦热情就这样慢慢的冷却了。但是我更清醒认识到自己要考一个好的大学,让自己头脑更加,也许梦想就能成真。那时那地的大学梦就是读北大。北大的图书馆在我的心里就像天堂一样美好,我开始了勤奋学习之旅。每天早上学英语,每天晚上写英语单词。每天晚上作业完成之后,就预习数学,一天一节,从不间断,于是我在半学期就完成了一学年的数学课程,别的同学都睡觉了我还点着蜡烛在做数学题,觉得那每一道题目被做完就是特别的高兴,特别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发现自己做的都对的时候,那心里真是比喝了蜜糖都甜,这就让我迷上学数学。
这些学生时代的经历,给我的启示就是想达成一定的目标,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会让自己沉浸其中自得其乐,即使在别人眼里是很枯燥乏味的事情,也会让执着于斯的人幸福快乐。
由于家庭的原因,我没有读高中就上了中师。一度迷茫无助,之后开始阅读名著,囫囵吞枣的读了雨果的系列著作,莎士比亚的系列著作,老舍的著作等中外名著。每读都要写一点感悟,大都停留在因一些故事情节触动引发的感慨而已。也许曾经的那个梦还在潜意识中作祟吧。
所以一个人的沉浸体验必定是在某个目的所驱使下或完全符合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才会出现的美好情境。
作为教师想让自己的教育生涯更幸福,就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享受其中的快乐。这需要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心,需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敏感判断,细心观察的能力,更需要有及时自我反省,及时改变自己的品质。这也是我工作十多年之后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