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大概就是十五六岁的时候看的,是我第一本看哭了的书。今天为了交作业,突然想起写写它。你看,这至少反映了两点:一是我多久没有好好看书啦;二是这本书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将近二十年后还会想起来;其实还有第三点,人生又走了一大截后,对人性有更深的体会。
年少时读不懂太多史诗般的背景画面,但为了争取在社会上立足,冉阿让、芳汀、珂赛特的苦难和挣扎,深深震撼了我。德纳第夫妇凶穷极恶的贪婪让我看到人性无以复加的丑陋,冉阿让的凄凉晚景和宽容让唏嘘不已。后来还专门找了影音资料解馋,一度爱不释手。
人性的善恶在《悲惨世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却没有真正领悟,还在现实世界中摸索,碰得头破血流。
1、爸爸出车祸后因为人缘比较好,看望他的人也比较多,病房里堆满了营养品补品。开杂货店的邻居专门去找我说,花销这么大,东西病人也吃不了,晚上送店里帮卖卖换点钱吧。我很感激,借了三轮车,晚上装一车就送过去了,结果杂货店门关得紧紧的,怎么也没喊开。以为人不在,门口等半天也没见个鬼影。后来,我知道,有些话要当耳旁风,听的时候笑笑就行了,说的人只是表演给自己看。
2、父母买了一块土地,准备开发盖厂房。爸爸去世后,土地也升值了,厂房没来得及建。卖地的城关镇开始有想法了,组织一批人去我家找事,把地挖了、门口示威,就欺负你孤儿寡母,就欺负你外地人。打官司吧,中原县城土地买卖本就不规范,一个收据而已,没任何证件。一家人对一个组织,真是哭天叫地都不灵,简直希望神人出现以身相许。最后,任人宰割,退钱退地。那个时候,我好恨,发誓一定要强大!组织是中性的,看操纵在谁手里。
3、我一个不错的朋友离婚了,自觉选择孩子,净身出户。我觉得选择孩子的女人差不了,热情的欢迎了她,腾出房间让她在我家吃住半年。可是在一起才发现三观相差太远,为人处事格格不入。以前交往很愉快,现在都快成仇人了,好心做糟心事。
人性不是单纯的AB面,非此即彼。杂货店的邻居说的时候可能是想帮忙的,也许回去想想太麻烦,不赚钱不甘心,赚钱有点不仁义,所以反悔了。涉世不深的我根本没想其他,压根没想到要给人家一点利润空间。
人性之恶本就包含见利起意,一个外地人占着升值的地皮的确让人眼红,有本事守着倒还罢了,没本事看护简直是噩梦,肥肉不是被狼吃就是被狗啃,吃到你肚子里的才是你的,放嘴边的东西不算。
善良不是滥好人,与人相处要有度。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才最美美,太近会发现花有残缺月不圆。同理,即便是同性朋友,越界不仅仅失去美感,弄不好伤心伤人,朋友都没得做。
看书只是消遣的话,看一看哭哭笑笑完全没关系。如果想长脑子,还是要多动动它多用多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借助别人的智慧和经历活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