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办公室,于老师给我讲:录制笔尖上的诗意童年微课,我家孩子都走火入魔了,每走到一处,儿子都要说:”妈妈,你来写一首诗吧,让我们把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变成一首首灵动的小诗吧。”我在家练习朗诵微课稿:让我们都来当小作家……儿子马上纠正:“不对不对,妈妈应该是让我们都来做小诗人。”
听到这里,我五味杂陈。一个几分钟的微课群,耗费了我们多少的心血呀!想当初接到了要做诗歌写作的微课任务时,我从网上搜资料,没有,名师微课堂在诗歌这块儿是一块还未有人开垦的荒芜地。
我把教参看了多遍,只有两句话能给诗歌仿写带来一点启发,于是我开始每天看其他老师微课。最后选取听了感觉很舒服的四年级闫老师录制的《小动物,我爱你》的微课。为了厘清她的教案怎么写,我一手拿着老公的手机播放,一遍用我的手机来转换文字。一段一段的转换下来。我细细地读,慢慢地琢磨。
每天上了床。静谧的夜晚,我闭上眼睛躺在床上。开始冥思苦想,有了灵感赶紧拿起手机记录下来。有了大概的思路,开始写稿,自己模仿着写了十来首小诗,经过几次的修改,我就开始做课件,选模版,做文字。我把闫老师的微课一张张地截屏,模仿来做,其中图片动画效果,文字的动画等,有时候一张幻灯片上有的七八个动画,呈现的顺序和效果需要经常调换。我一边对着稿子读,一边改,不谙电脑技术的我真是状况百出,幸亏女儿在家,她成了我的得力助手,一会儿一喊她,只要我坐在电脑前,她就不得消停。
录一遍听听,找找问题,录制了不知多少遍,感觉自己的嗓音不行,一段话后,贫血导致气息短的我就要咽咽唾液歇口气。
其间于老师在录制技术上给了我一些帮助,当发给陈主任时,她给我指出了仿写的诗歌要贴近学生生活,怎么从场景入手到写成小诗的一系列建议。
开拓了思路,我把以前的稿子推翻,大换血又写了一个手稿,为了契合诗歌的味道又要有趣味,我在语言上反复斟酌,形式也由原来的老师一个人讲,定稿成师生三人对话的授课模式,录制又增加了难度。
我决定让于老师来做后期工作,她又从选模版,做动画,练讲课语气,每天不知多少次的微信视频讨论,修改。把稿子给学生指导朗读语气,疫情期间,除了上网课,我们就这样隔空研讨。
开学初,我们把学生带到学校,用了两个下午把课终于录成了。开学前几天,各种事情纷至沓来,五一放假期间,给上公开课的老师磨课,开学初,每天晚上9点半到家是我的标配。
女儿戏谑地说:看来有时候选择比勤奋更重要。你天天累得多,挣得少,当个老师太不容易了!
不容易,可干什么容易呢?特别是要干好一件事,就更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