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者来说,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文章的结构起承转合不太好,有些人对这个概念一脸懵,那么到底什么是起承转合的写法呢?
起:写事实或事件
承:承接“起”的内容加以申诉。再者,对根据“起”引起的问题点、写作者的感想或一件进行描述。
转:描述与“起”和“承”无关的其他事情。
合:贯穿全文,归纳总结。
有些人却觉得这种写法太拘泥于格式了,是否有其他更多新的写法呢?
在日本山口拓郎的《世界上最简单的写作课》三种模板写作方法,向不擅长写文章的人可以轻松搞定各种文体,是写作者的救星。
【模板1】无压力阅读的“列举型”
将手头的信息按要点分门别类后具体阐述的就是“列举型”。
写作顺序为“A:整体构思→B:列举要点1→C:列举要点2→D:列举要点3→E:总结”。
【模板2】提升信服度的“结论优先型”
当你想重点传达核心内容时,这个模板再适合不过了。
写作顺序为“A:结论→B:理由·依据→C:具体事例·详细内容→D:总结”。
当你想通过文章得到读者的认同,就用这个“结论优先型”模板。
这种方法写作的 话,需要作者进行自问自答,按照提问回答问题,通过回答的问题,然后搜集相关素材,整理即可。
【模板3】易产生共鸣的“故事型”
想通过故事记叙时就用这个模板。
写作顺序为“A:消沉状态→B:转机→C:转变与成长→D:展望未来”。
当你想唤起读者的共鸣时,就用这个“故事型”模板。
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与自己同频的人,那么在写作之前的话,还需要确认这个5个清单。这5个清单分别是:
1、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2、读者是谁?
3、读者的需求是什么?
4、希望读者做出怎么样的反应?
5、读者的知识水平如何?
当想好这些清单内容的时候,就会呈现出心中有读者,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很容易被读者喜爱。实现了文章的利他功能。
当然了,在写作中,这三种模板的话,是可以组合来进行使用的。
模板组合1:“故事型+结论优先型”
模板组合2:结论优先型+故事型”
模板组合③“结论优先型+列举型+故事型”
当然,写作需要的大量练习,在掌握方法后,还需要大量实际的练习,将模板化的思想注入到写作中。
当你写作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模板的时候,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达到了大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