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写作之前,自己应该做什么,突然间我问内心的自己。
在练就一样新的技巧之前,我们到底是怎样模仿和学习这种技巧的呢?
首先,回归到语言的学习。以我为例,我的母语方言是潮汕话,上小学学习识字的时候,我时常难以理解那些晦涩复杂的拼音,搞不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而然地也就不知道怎么用拼音拼写汉字。
所以,学习拼音的发音时,我用了熟悉的方言代替,或许你觉得单个音节不需要如此费力,比如‘ɑ’,打开口就能学会,但是到了整一个汉字的拼读,这样的记忆特别能够加深记忆。
同理,在学习一个汉字的拼写时,首先我们先学习的是它的偏旁部首、横竖撇捺,其次是学习书写的顺序,掌握了最基本的拼音读写之后,可以进一步的临摹楷书、行书、草书等更加艺术的书写方法,最后在词句里表达出我门想要的意思。
类似的方法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也曾借鉴过,从单词的发音、拼写,再到这个单词所表达的意思,以及针对它的遣词造句,一步步过来也是从汉语的基础上加以模仿和提炼,最终达到学会英语的目的。
学习新事物之前不可避免地会用已有的、熟悉的知识或技能模仿,那么,在学会写作之前,也应该做的是写作的模仿,而阅读,认真细致地阅读,大量的阅读,能够让自己充分熟悉写作。
阅读在带着兴趣的基础上还应该带有“目的性”,这种“目的性”指的是一个在阅读的时候兼带有学习的目的。
在阅读的时候不仅仅应当沉醉于作者所能描绘出来的生动形象和场景,还应该揣摩作者在写作时的构思和意图,说白了就是要懂得自行做阅读理解。
这个场景是怎么描写的?是由远及近还是由近及远的?是从高到低还是从低到高的?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环境/人物性格?你觉得它美,美在什么地方?
我相信我们阅读到精美文章都是经过作者精心修辞改动以后完成的,正如你看到这里我用拼音的例子来引申出此文的主题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把握写作的思维,或者说带着写作的思维去阅读,才能高屋建瓴地掌控文章的脉络。
所以写作之前必须要做大量的阅读,而且应该必须做下面的阅读:
1.唐诗宋词/现代诗歌
读古代的诗词是因为其间富含古人先辈的哲学与智慧,更因为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诗的一词一句极为讲究精炼和传神,每个字无不透露着作者的思想波动。一个爱阅读的人不读诗,枉为中国人。
读现代诗歌是因为它造就了现代人抒发内心情感更唯美、更文艺的新方式,如果不读诗歌,你不知道能有“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飘逸洒脱。
2.散文
散文追求的是形散神不散,写好一篇散文力求主题、中心思想明确,而带给人的读感深刻、清新、不油腻,故而少不了大量修辞手法的应用,比喻、拟人、通感等等,名家的散文更不用说。
王小波描写路面上的灯光:“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
意境感满满。因此读散文能让你的思维跳跃更空泛,语言表达更灵动,情绪舒张更有度。
3.小说
小说历来说最受欢迎的阅读文体,但写好小说绝非易事,基础的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对这三个方面的刻画要求极为重要。其中核心的是人物,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得会说、会想、会动,也就包括了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外貌和神态的描写。
充分地阅读一本小说,体会人物在情节下的所作所为,不仅能够很好地提升写作思维,还能增强自己塑造世界观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在学会写作之前一定要大量地阅读,因为阅读不仅能够开拓你的知识视野,还能扩展你的思维空间,使你不至于在写作的时候惊慌失措,而是运筹帷幄。
写作是不断练习而升华的一个过程,带有强烈个人特色的文章更是如此。这里我指的学会写作,是指能写出一篇有结构、有脉络的文章,假如你现在想写作,却不知道如何下笔,那么可能是你肚子里的墨水不太够,还是要多读书。
现在的人是“行万里路,写万卷书”,但是读和写是永远分不开的,要“写万卷书”,我还是觉得得先“读万卷书”。
我是枰野,只为单纯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