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这次做出的《会画少年的天空》也是一次不错的创新,我记得这种类型的综艺在国内好像没有,而湖南卫视之前做的《声临其境》也是一次创新,但两者的主打内容不同,简单来说《声临其境》更大众化,而《会画少年的天空》主打的是绘画,涉及到各个画家的主观上的个人艺术的体现,虽然内容新颖,但可能不太会有《声临其境》那般的收益成效。
就绘画艺术来说,对于一般观众也是个晦涩的领域,更别提艺术本身的多义性。
但《会画少年》还是用“竞技”的方式来增加了娱乐性,导师以专业艺术家和业余的明星演员来搭配,而请来的参赛选手基本是个性鲜明,而且年龄较年轻,长相也基本符合观众的审美。
这样的节目还能让观众开拓视野,带领观众如何简单地去读懂画,不得不说这样的综艺算是一股清流,比起严肃的《局部》显然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与消化。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在近期的以导师名字为题目作画的环节中,有吹捧,流于形式之嫌。
不管是艺术为人人也好,还是艺术为艺术也罢,总之艺术需要的是创作者个人内心的“激动”,《会画少年》一个个年轻画家,个个有着熟练的画技,但艺术讲究的是从心而生。而在面对以导师名字作画时,肯定谁都想画的独特,谁都想出彩。
那么在这样一个环节的设置下,以及绘画艺术本身具有的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最终可能就会让观众陷入僵局。
——看不懂就是艺术?
观众可能如此想,实际上节目中已经出现了连导师都看不明白,只能靠作者自己讲述内核的画作了。
但重点在于,超现实主义也好,达达主义也罢,作者与观画人之间有着隔阂,而作为看重消费的观众来说,这层隔阂会让他们无法继续用心看下去。因为可能对于观众来说,看综艺是为了消遣,那我为什么还要让去废脑子呢?
最终观众说不定只能说“好厉害”,然后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