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itMQ
引言:RabbitMQ轻巧,易于在机房和云部署。 它支持多种消息传递协议。 RabbitMQ可以部署在分布式和联合配置中,以满足大规模,高可用性的要求。
上面引言中藏着的问题已经很巨大了,但接下来先问一个问题“怎样保证RabbitMQ的高可用??”
- 首先,RabbitMQ是主从模式的高可用的架构。其次,它有三种部署模式:单机模式、普通群集模式、镜像集群模式。
- 单机模式
单机模式是最基本的开发模式,也就是Demo模式,这当然没有高可用性。 -
普通集群模式
在多台机器上都启动RabbitMQ的实例,顺而组成一个主从集群。所以创建Queue,只存在其中一台机器,每个实例同步 queue 的元数据(元数据可以认为是 queue 的一些配置信息,通过元数据,可以找到 queue 所在实例)。你消费的时候,实际上如果连接到了另外一个实例,那么那个实例会从 queue 所在实例上拉取数据过来。
普通集群模式
这种方式确实很麻烦,也不怎么好,没做到所谓的分布式,就是个普通集群。因为这导致你要么消费者每次随机连接一个实例然后拉取数据,要么固定连接那个 queue 所在实例消费数据,前者有数据拉取的开销,后者导致单实例性能瓶颈。
而且如果那个放 queue 的实例宕机了,会导致接下来其他实例就无法从那个实例拉取,如果你开启了消息持久化,让 RabbitMQ 落地存储消息的话,消息不一定会丢,得等这个实例恢复了,然后才可以继续从这个 queue 拉取数据。
所以这个事儿就比较尴尬了,这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高可用性,这方案主要是提高吞吐量的,就是说让集群中多个节点来服务某个 queue 的读写操作。 - 镜像集群模式
镜像集群模式可以认为是RabbitMQ 的高可用模式。跟普通集群模式不一样的是,在镜像集群模式下,你创建的 queue,无论元数据还是 queue 里的消息都会存在于多个实例上,就是说,每个 RabbitMQ 节点都有这个 queue 的一个完整镜像,包含 queue 的全部数据的意思。然后每次你写消息到 queue 的时候,都会自动把消息同步到多个实例的 queue 上。
镜像集群模式
在RabbitMQ 管理控制台,新增一个策略,镜像集群模式的策略,指定的时候是可以要求数据同步到所有节点的,也可以要求同步到指定数量的节点,再次创建 queue 的时候,应用这个策略,就会自动将数据同步到其他的节点上去了。所以任何一个机器宕机了,其它机器(节点)还包含了这个 queue 的完整数据,别的 consumer 都可以到其它节点上去消费数据。
但是镜像集群模式有缺点第一,性能开销也太大,消息需要同步到所有机器上,导致网络带宽压力和消耗很重!第二,这种模式不是分布式的,就没有扩展性可言了,如果某个 queue 负载很重,就算加机器,新增的机器也包含了这个 queue 的所有数据,并没有办法线性扩展你的 que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