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1》在刚推出不久后我就阅读过,笔记记了不少,并且我有将部分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收获不少。比如说在面试他人的时候要保持中立的姿态,不过分亲热,不过分冷漠,说话清楚有力,眼神直视对方。这样做一方面能体现出专业性;在面对怒气冲冲的领导时,不要和他扯来扯去,应该要作为他那一方的“战友”,这样能避免沟通中的冲突。
在看了《奇葩说》第五季后,入了《好好说话2》,看完之后觉得这本书要比第一部好上不少,具体来说就是更加场景化了,第一部虽说也有场景分析,但是理论层面的内容还是太多。在看书里的正文之前,我都习惯过一下目录,你会发现单单看目录你都会觉得2要比1更有意思。“选什么话题,最能跟人拉近距离?”、”当面拒绝人,怎样不尴尬?“难道不比“说话的底气来自实力”、“突破惯性思维进行出价”更加具体,更能吸引你阅读吗?
以下分享我阅读完这本书后做的部分笔记。
用“选择”降低对方的抵触情绪
无论多好的事情,只要看起来是没有选择的,抵触心理就会油然而生。
想想看小时候妈妈以命令的口吻让你去写作业,刷牙,睡觉的时候,往往我们都是不想去干的。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用“选择”来降低对方的抵触情绪,将“Yes or No”的是非题,转变成“Which is better?”的选择题,这样的选择题,其实是已经提前帮你回答了“Yes”了。“现在去做作业好不好?”是一个是非题,而“你是想先看完动画去做作业呢?还是玩一会游戏再去做作业?”,虽然都是要让人去做作业,但是后者给人了选择的空间,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抵触情绪了。
比起一个完美的东西,人们更需要一个有缺陷的东西
这其实是一个销售的技巧,如果你在卖一件产品的时候,把这件商品说的相当完美,那客户可能会认为你是想将产品销售出去而夸大其词。
美国销售大师哈里·J·弗莱德曼分享过他的销售技巧,就是主动承认自己的产品有缺陷,具体的做法就是“先否定再肯定”,比如你向客户推荐手机时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想要电池容量大的话,那这个就不适合您了,如果你想要拍照好看的话,那就一定是这个了!”
大众的甲壳虫汽车之前就有过一组文案,因为是敞篷的,所以写的是如果你开这款车去了野外,会有蚊虫叮咬;夏天还会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淋的一身等等,这组文案主动承认了因为敞篷带来的缺点,但也未见得甲壳虫从此就卖不出去了。“缺点很有可能是另一方面的优点”,敞篷车的优点是外形好看,足够拉风,在很多人心里,这点优点就能把缺点给比下去了。
正面检验策略——如果想让人往好的方向去想,就往好的方向去问
正面检验策略是一种心里惯性,简单的来说,当你问对方一件事看法时,他会倾向于你的提问方向,从过去的印象中尝试寻找能够符合的地方。
比如想让客户对你的方案留下好的印象,可以这样问客户:“在这个方案中,您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或欣赏的一点呢?”将客户往好的方向进行引导,让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
不是不喜欢,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
所谓的的“喜欢”,都是接触到了事物“好的一面”。就像爱吃草莓的人,肯定是因为吃过好吃的草莓,有过美好的体验,才会认定自己喜欢吃草莓的,所以说喜欢一件事物肯定是“事出有因”的。
所谓的“不喜欢”,其实大多是因为“还没有遇到喜欢的”或者是因为“上次体验不好”。
口口声声说不喜欢运动的人,其实是还没尝试过各类运动,还没遇到自己喜欢的那类运动,当他接触了几类运动项目后,或许他就会说,我喜欢上了跑步,这种放松身心,全身出汗的感觉真不错。
也总是有朋友说自己不再相信爱情了,要做个不婚主义者什么的,很有可能就是“上次体验不好”导致的。被男朋友劈腿了,某对很喜欢的明星情侣分手了,又或者是亲戚朋友中,又有谁离婚了,都可能会导致你产生这样的想法。
用“基础模型”让对方秒懂你的意思
人和人永远都不可能正好处于同一频道上。你心里清晰明确的观念,在对方听起来却是云里雾里,这是很常见的现象。所以你先别灌输自己的新观念,而是要想别人心里已经有什么旧观念,其中有哪些可以用来说明你的新观念的。
对旧观念稍作加工,是让对方秒懂新观念最简单的方法。
这种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说江苏苏州,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说到“威尼斯”,大家都能想到这是一座水城,而“东方威尼斯”,就是在中国的水乡古城。诺贝尔奖是我们脑海里至高无上的荣誉奖项,在诺贝尔奖中并没有数学贡献奖,而“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其分量之中,可见一斑。
进行有“弹性”的谈判
想要成功的谈判,就得找到具备找到“弹性”的能力。如果没有发现弹性,谈判就会变成一方赢得,另一方输的零和博弈。
没有弹性的谈判实际上变成了互相说服的过程,不是你说服我,就是我说服你,或者双方互相都说服不了。
擅长谈判的人,能够在不可撼动的“刚性”立场里,找到那些“弹性”的因素。从既有的条件、筹码中发现越多“弹性”,谈判的空间就越大。
在谈判学里,有一个非常核心的观念——“拆议题”,也就是把原有的议题,细分拆解成各个步骤,从中发现到可以弹性处理的空间。
之前我在一家微博代运营的公司上班,公司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从微博导流至线下合作方,从而赚取佣金。某一日合作方希望我们发布的内容能够艾特他们的官微,但是一旦艾特了他们的账号,就可能会将用户截流进他们的微博,那么即使客户线下到店了,也不算我们的佣金。后续沟通了解到他们是想要在微博上进行品牌露出,然后我们围绕着如何进行品牌露出进行拆议题。艾特官微是唯一的一种进行品牌露出的手段吗?显然不是,还可以在微博话题中创建品牌话题,可以使用微博定位定位至线下门店,可以在图片或视频中露出品牌的名字,这些手段也都能进行品牌露出,最后合作方选择在图片中进行品牌露出。以上手段是否已经完全避免了截流呢?并不是,不过已经将截流的风险降到了最低了。
进行有弹性的谈判才能不会轻易陷入僵局,从而与对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在我看来,好好说话的核心就在于理解他人,理解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思维模式,理解双方的立场...总之,在沟通时需要更多的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思考别人问题底下的真实需求,才能让说话沟通成为解决问题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