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软件每天推荐的“你喜欢的歌曲”,再到知乎、微博推送的“你感兴趣的文章”,人们置身于广阔的信息海洋中,本能的通过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信息,而当今越来越发达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推送技术让这一选择路径更加便捷高效。我们通过算法订制了一份个人日报,以获取自己喜欢的信息。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这样的个人日报形成的围墙——人们被困在以自身喜好为中心的舒适圈中,人们在围墙里形成观点相似的群体,人们的观点渐渐极端化;各个群体被围墙隔开,没有了新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取而代之的是群体间的孤立于社会团结性的缺失。
我们通过浏览记录与自己选择的标签告诉人工智能我们的喜好,接着让它根据我们提供的喜好给我们推送相应的内容,这样的智能算法形成的“个人日报”让我们接受信息的更加符合自己的口味,但也让接受信息的方式变得狭隘,信息的内容变得单一。推送的功能出现之后,人们不再主动的通过搜索栏去寻找信息,而是被动的通过推送获得自己喜欢的信息。这样被动获得的信息符合自己选择的个性化标签,但缺少其他不同的、新颖的、相对的观点。我们的视野因此被局限在“个人日报”中。喜欢科技,个人日报便是科技专栏;喜欢人文,个人日报便是人文杂志。如果一个人支持同性恋,那么他的个人日报便会充满“同性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类的文章,让他误以为自己的观点看法绝对正确,认为自己的思想是“先进的”,而反对者的思想则是“落后的”。这样的个人日报中单一的、局限的观点让我们逐渐以自身主观的预设立场左右事实选择,让站队逻辑取代了是非判断,我们的思想变得偏激,变得极端化。
个人日报也让那些持有相似的偏激的观点的人们聚在一起,成为一个群体,又或者称为“圈子”。比如网上由追星群体组成的各种“饭圈”则是很好的例子。而这些圈子中往往只在内部有沟通交流,以使圈子中的个体获得认同感,而群体与群体之间却缺少交流与理解。当两个群体产生对立的观点,往往会造成你死我活的争辩,观点的争执往往会上升至言语的攻击,进而导致了群体之间更加的孤立,社会也因此分为各个对立的又或者是毫无关联的圈子,以使社会不再如往常那样团结,而是充满争吵与敌视。新思想也因此失去了立足之地,往往在网上有一个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之后便是无数的反对与攻击。
当每个人都以主观标准看待事物,每个群体都只认可符合群体价值观的思想,那么便会带来社会的偏见、歧视与刻板印象。面对“个人日报”形成的围墙,我们应该努力从围墙中爬出来,去客观的、全面的去看待问题,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批判性的思维;去接纳不同的观点,走出以自己喜好为中心的舒适圈。社会上的各大互联网公司、媒体也应该关注内容的多元化与互联网环境的维护。当每个人能够接纳更多不同的观点,社会能支持并提供多元的内容与声音,那么“个人日报”的围墙便会不攻自破,网络社会将会有更多的理解、尊重与包容,人们的思想与素质也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带来整个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