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我们下了高速,经过三渡桥,赶回舅舅家吃饭。
陌生的村庄炊烟四起,我凭着儿时的记忆寻找回家的路。去年春节还来过,我们没有导航,凭记忆走着。
越走越没有印象,走进新光村后,再也找不到一丁点的记忆。只好让先我们一步到舅舅家的姐姐发定位给我们。
借助导航,顺利到达舅舅家,无端绕了一圈,错过了最美的黄昏。夜幕渐渐拉上,我趁着最后一点光,拍下舅舅家旁边的那幢无人居住的小楼,说不出为了什么,每次回来都要给它拍照,没有主人,也没有去处,仿佛只是怕下一次回来,它已不在。
就像以前的那座竹桥,没有变成石桥时,它的样子只留在我的脑海里,随着岁月的流逝,记忆会变得渐渐模糊,而那时候没有相机没有手机。
没有影像的年代里,文字与画画成为我们描绘时下最好的工具。那时候,我犹爱写字,娜最擅画画。我们曾经约定:以后她作画,我写诗。那是儿时的一个梦想,在长大的日子里一点点成为了追忆。
没有电脑的日子里,时光终于慢了下来,我的世界不再单一:我闻到了田间稻谷的飘香,看到了乡间夜里的萤火虫,听到了空无一人的破旧围屋寂寞的絮语。
是的,我回到了那座村庄,见到了那条河流,触摸到了那扇斑驳陆离的老墙。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比回去之前更寂寞了。
这些日子,我就这样把自己丢在了故里,寻找着过去的一点点足迹。我没有诗篇,我所有的语言在这片天空下轻如羽毛。
那天清晨,我独自走在那座无人问津的小桥,看着桥下缓缓而过的流水。我拍了下来,发给了我的发小。早上六点,她们都还没有起床,自然看不到。等她们看到,回复我时,我已离开。
昨晚那幢小楼的照片,发给主人后,石沉大海,和这顺流而下的河水一样安静。在我准备离开时,收到一条信息“你回你舅舅家了?我昨天下午也回了老家。”
原来,在我来之前,他也回来过。虽然我什么都没说,可是他怎么会看不出他的家呢?
“嗯,一会儿要走了。”知道他回来过,知道我来过,就可以了。
小时候,我们总在一个频道上,我们总能不约而同地一起喝茶,一起去散步,那时候没有手机,我们却总在身边;那时候没有微信,我们就是整个世界。
长大了,我们只能在彼此的空间里看各自足印。我来时,你已走;你来时,我不在。
三个发小,最终擦身而过。我们都说着下次回来再聚,只是下次,不知又将是什么时候。然而,我们已经学会面对,无论如何错过,有些东西却一直存在。
就像故乡的天空一直这么蓝,空气一直这么好。那条路不管怎样修建,都是通往那个村口。那条河流虽然变小了,却永不停歇。故乡的亲人们一个个老了,我却依然记得他们年轻时候的样子。我们的过去成为回忆了,那些故事却一直在。
等到不再纠结过去,内心不再挣扎时,我们也就渐渐成长了。我已经不再难过说再见,我已经明白离别是人生最常经历的。当我离开这里时,我的内心变得更强大了,我会相信,一直在,一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