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一千万就不用为买个爱马仕包包省吃俭用。
如果我中了乐透大奖就不用成天挤公车上班。
时常,我们喜欢把幸福感和拥有一掷千金的能力联系在一起。以为不用眨眼想买就买个爱马仕挂在身上就很幸福,以为不用左挑右选随便买辆悍马车开开,就会拥有让人无限羡慕的幸福。
等等,再看看这个。
当你雀跃地告诉朋友经过激烈地砍价,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件风格清新的披肩时,流露出来的满足感是怎么回事?
许多年后,有能力有财力,跟着旅游团去海外,一站又一站地驻足拍照。却感觉比不上当年和一群小伙伴挤着最便宜的公交车去郊外游玩。途中推推搡搡、开着只有你们才懂的七荤八素的玩笑,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又是怎么回事?
这是因为体验比实物更让人有幸福感的缘故。《花钱带来的幸福感》的连合作者伊丽莎白·邓恩(毕业于哈佛大学,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和迈克尔·诺顿(哈佛商学院的营销学副教授),在分析大量实验数据后,认为决定体验比实物更让人幸福的两个主要因素,分别是:联系和回忆。
在和小商贩砍价的过程中,你与另外一个人产生联系,有交流,有沟通,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有智力和耐心上的较量。这一联系上的体验,满足了人是群居动物,需要交流这一特性。
感觉占据了一个人大部分的记忆。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时候的开心,不知天高地厚的玩笑,没有利益冲突的桎梏,一切都是那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些美好的体验和感觉,给回忆提供了主要元素。
下次花钱的时候,本着两个元素,与人产生联系,和最大限度地体验,都会大大提高花钱带来的幸福指数。
稀缺感主宰着享受感的高低。买最贵的包包、买名车买豪宅,不是因为他们贵,而是因为他们稀缺。当你有别人没有的时候,就会因为这种特殊感,觉得很享受。
第一口啤酒很香,第一次恋爱记忆深刻,第一次受到伤害刻骨铭心,越是没有经历过、见过的事情,就越是想尝试一下“第一次”的新鲜,好的第一次就变成了享受。
护肤品,化妆品,甚至是车,过一段时间就会换包装、换外形,这是因为这会给人们一种新鲜感。新一季度新模特儿做广告,包装换成宝石蓝看上去很美的护肤套装,配方可能还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每隔三五年车的外形都会换一次升级,但是发动机还是和五年前的一样。
稀缺感和新鲜感主宰着享受感。下次当你住够现在的房子,起了想换房子的念头时。不如把家里的家具重新摆放一下,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两个人天天在一起腻腻腻,不如小别胜新婚来得有稀缺和新鲜感享受。
馈赠也是一种提升信幸福感的花钱方式。给最爱的孩子和家人赠送他们最喜欢的礼物,给朋友送上生日和节日的惊喜,看到他们意外的表情,都会让馈赠一放方的你倍感幸福。
也有在宗教意义上的馈赠-放生,和社会意义上的馈赠-捐赠。放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救助一些受苦受难的小动物。人因为参与并策划了整个过程,因此也有可掌控的幸福感。社会捐赠却因为对过程的不可控制看不到结果,往往会出现失望的心情,甚至使本该是件幸福的事情却令人却步。
就像放生一样,对自己的捐赠确定目标就能大大增加可控制性和透明性。不明确的捐赠不捐,寻找能看得见,值得信赖的捐赠途径和对象,就能确保自己的馈赠会被落实。
我一直在捐助一个保护面临濒临灭绝危险的动物组织,通过了解我确认了捐赠渠道,该组织每个月还有免费杂志邮寄给我,讲述他们的故事,还有和整个生态相关的内容,甚至如果出游在一些地方能享受到他们提供的住宿折扣。
也有些人选择一对一捐赠方式,看着自己捐助的一个偏远山区的小朋友因为自己的捐助能拿起书本有了学习的机会,这种持续性得向上变化让捐赠的一方有了很大的幸福感。
花钱的方式有很多,了解如何花能提升幸福感就会花得更巧妙。增加可以提供美好回忆的体验、过程中与人的联系都会是花钱的幸福感加倍;正向的稀缺和新鲜感能放大享受的乐趣;目标明确,有事实跟踪能亲眼看到结果,能使捐赠变成一件幸福感爆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