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翠岭,蓊郁葱茏;溪水潺潺,悠然流淌。之江大地,阳光灿烂,绿色海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如一幅长卷,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近处,清澈的河流,如一条玉带,缠绕着这片土地的灵魂。无尽的美景令人惊叹,诗意和远方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如今外界对浙江新农村的普遍评价。二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开启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先河,带领万千乡村实现美丽的蜕变。时光飞逝,二十年后回首,“千万工程”不仅让造就了现代版“桃花源记”,真真切切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探索了一条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之路,打造了一个富有中国现代化特色的乡村典范,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源头之一。
西塘位于浙江嘉兴南部的一个小镇上,作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之一,在过去,古镇却存在基础设施老化、环境卫生较差和文化保护与传承较弱等诸多问题。通过千万工程的改造,西塘古镇焕发出新的活力,古建筑、古街道和古运河得到修缮和保护,传统文化得到恢复和传承。西塘古镇的成功转型主要得益于深挖当地特色资源,重点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深挖当地资源、推出创新性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西塘迅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当地经济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城乡差距大大缩小,成功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智力密集、创意密集型产业,在乡村发展必须立足于乡村的特点和实际,才能真正在乡村扎根。因此,要起好文化产业发展的头,首要的便是挖掘本土本乡文化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乡村有大美,但只有善于发现美,才能使资源变成产业。文化因独特而充满魅力。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要因地制宜,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深挖乡村文化资源也可以从传统文化角度出发。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广大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乡村有着大量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以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来说,乡村的民族节庆、传统民俗、戏曲曲艺等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统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才能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性,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扩大乡村数字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大力开发反映农村生产生活、深受村民欢迎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乡村数字文化产品质量。全面深化文化产业改革,积极探索数字文博、数字文旅、数字公共服务等新型模式,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西塘古镇以数字文博的方式展示了田歌、越剧、七老爷庙会、跑马戏等民间艺术,深受观众青睐,而高质量文化也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征程仍在继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传承好利用好乡村文化遗产,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让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让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续航,共同绘就新时代更加绚丽美好的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