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妃嫔多,是非也多,甄嬛传中的吵架互怼的场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看得多了,就会发现甄嬛几乎逢吵必赢,凡是跟她对决的基本都占不到便宜。
甄嬛有逢吵必赢,绝不仅仅是表面上体现出来的伶牙俐齿。每次与别人对决,甄嬛都有着非常强大的自我价值体系,无论对方怎样挑衅,她的内核总是稳的,专注自我输出,不被对方带节奏。
同时她善于课题分离,用事实干掉观点。我们一起来看看甄嬛是怎样做的。
01
永不自证
余氏在御花园中看到甄嬛在荡秋千,故意挑衅:”要是姐姐身患顽疾,就不要出来,免得招人晦气,平白招人嫌”。
大多数人针对别人恶意挑衅,都会下意识地回怼回去,诸如,我要不要出来用得着你管吗?说别人晦气,你才晦气呢!…… 这种回怼,看起来好像解气,其实苍白无力。
但凡吵架,特别是挑衅的那方,她本身就是带着恶意来的,无论你怎样解释,她都不会买账的。她不买账,那我们说的话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一点劲都使不上,对她也毫无杀伤力。
那怎么办呢?甄嬛教我们的:不自证,不要顺着对方的杆爬,而是找出对方的错处,将攻击点落到对方身上,让她去自证。
所以甄嬛压根就没理会余氏指责她晦气不晦气的,而是调转矛头:“听闻皇上喜欢礼仪周全之人,但刚才你见到我,并未向我行大礼”。
甄嬛不自证,是因为余氏说她晦气,是一种观点。既然是观点,人人都可以不同,所以面对心术不正之人,甄嬛怎样辩解都无济于事。
所以甄嬛采用的反击策略是,用”事实”这个武器打败余氏的’观点’。余氏是答应,甄嬛是常在,后宫中按照位分论资排辈,余氏未向甄嬛行大礼,这是不容辩驳的事实。
接下来就轮到余氏需要自证了和辩解了。余氏会乖乖的俯首认输吗?
当然不会。余氏正当盛宠,心比天高,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根据前情,余氏以下犯上也不是第一回了,罚欣贵人去慎刑司,要求惠贵人给她让路等等。
这些甄嬛当然也清楚,对于余氏这种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甄嬛也没指望她会识趣就范。
所以甄嬛让她给自己行礼,就知道她肯定会拒绝,会气急败坏。一旦炸毛就会失去理智,失去理智就会犯错。果然,余氏出言犯上,不尊礼数,正好被皇上看到,就此失宠。
这一回合称得上大获全胜。
02
以柔克刚,借力打力
如果说余氏是小角色,甄嬛压根没放在眼里,那面对高高在上的华妃,甄嬛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我们来看下沈贵人在千鲤池落水,救起后,众人去沈贵人宫内探望这一幕。
沈贵人是被华妃身边的周宁海推下湖里的,这是我们站在观众的上帝视角来看的。华妃做这些事,众嫔妃能猜到的也没有任何证据。
所以,华妃到的时候,采取的是先发制人的策略。
“宫中侍卫巡查不严,以致沈贵人溺水不能及时发现,是臣妾协理六宫无方,还望皇上降罪”, 抢先一步自行请罪,以小盖大,既能掩饰自己的真正的罪恶,也让皇上觉得她懂规矩。
看到皇上没怪罪,华妃知道自己安全了,便开始兴师问罪,转移视线,将责任推到沈眉庄身边心腹身上,掩盖她作为幕后黑手的真相。“糊涂东西,怎么伺候你家小主的,让皇上忧心。这样的奴才,留在沈贵人身边也是累赘,臣妾以为,不如打发了去慎刑司”。
不得不说,若论起害人的功夫,华妃真的是有恃无恐。只要没留下明面上的证据,就料定谁也不能把她怎么样,该反咬一口的时候毫不手软。
看到华妃要拿沈贵人的心腹开刀,明晃晃的颠倒黑白,甄嬛知道,一味退让只会让华妃得寸进尺,所以该强势的时候就强势。
“娘娘明明赏罚分明,但不清楚的人还以为,因为事情出在翊坤宫附近,与娘娘的威严有碍,娘娘才如此懊恼,并非只是为了沈贵人溺水。奴才事小,伤害了娘娘名誉事大,还望娘娘三思”。
谁攻击谁就掌握主动,甄嬛拿有碍华妃威严和保护华妃安危为由,说明此时不宜过早惩罚宫人,并提出撤换翊坤宫侍卫的建议。沈贵人落水已是事实,又抓不到华妃害人的证据,此时考验的就是谁的心理能量更大,谁能稳住阵脚,就更能掌握事情的走向。
03
与人打交道,不过是一场能量高低的较量。谁的能量较高,就会拥有越多的主动权。正所谓“邪不压正”,决定能量高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自信能力。
甄嬛就是明白,越是证明自己,能量就越低,所以要要让对方去自证;越顺从对方,能量就越低,那就变防御为进攻,气势上不输对方;懂得越多,能量就越高,那就利用自己的学识,看问题更高的认知压倒对方。
拥有大局观,能站在更高点去审视问题的人,才能有更加稳定的内核,强大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