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月
3-《少年中国史》
他擅长用漫画讲历史故事。
每天,有330万粉丝守着他的公众号“混子曰”,他的文章一经发布, 男女老少就踏破门槛,点击量2分钟过万,15分钟破10万。
他就是让粉丝进了厕所,就出不来的——“二混子”陈磊,粉丝都亲切地叫他“混子哥”。
只要新文章一发布,评论区就开启各种花式表白:
等得二胎都生好了;
混子哥,我要给你生猴子;
对不起历史老师了;
看混子哥,都是提裤子进,扶墙出
……
面对这些低调的“夸赞”,陈磊有点飘飘然:为什么我的作品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大家都对历史感兴趣吗?
好像不是,其实是因为,自己把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化成了有趣的信息。就像是一颗包了糖衣的药片,让人们乐于吞咽。
2-《给孩子的博物启蒙课》
我是张辰亮,一名科普工作者。你可能在微博上见过一个账号,叫“@博物杂志”,它经常回答网友关于花鸟鱼虫的提问,我就是这个账号的主页君,那些问题是我回答的。因为这个原因,我经常被人称为“博物君”。有了这个称呼,自然就常有人问我:博物到底是什么?咱们就来说说。博物学,是欧洲人在刚刚用现代科学视角看世界时,产生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当时的人们,急切地想探知万物间的联系,于是收集标本、建立温室、绘制图谱、观察习性。这些都算博物学。博物学和自然关系密切,又简单易行,普通人也可以参与进来,引发了欧洲的“博物热”,也为现代自然科学打下了根基。比如,达尔文,他就是一位博物学家。他通过对鸟兽的观察、研究,提出了“进化论”,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
而科学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复杂高端,博物学在科学界也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是博物学并没有消失。今天的前沿科学越来越细分,和我们的生活也远,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难以理解。我们会觉得科学是高端的,和生活有一种脱节的感觉。但博物学不一样,它关注的是我们生活中能见到、听到、感受到的东西。它有一种通俗、有趣、和自然直接接触的特点,它成为了民众接触科学的最好途径。
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博物学更是最好的自然老师。
在做了近十年的科普工作后,我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女儿,当她开始认识世界,对什么都好奇,每次问我“这是什么?”的时候。我就在想,她马上要听到她一生中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答案!我应该怎么说,才能既保证准确、不糊弄孩子,又让孩子能听懂呢?
这套课一共分为六个主题模块,分别是花草树木、身边自然、水生动物、陆生动物、昆虫和鸟,涵盖了植物、动物、天文、地理、物理、进化各个方面,选择的都是日常身边能见到,孩子们能感知的事物。这60期课程主题也都是孩子们都感兴趣的话题,想必里面的不少内容,孩子都问过你,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回答,就让他们听我讲吧。
2019.1月
1-《你好呀!故宫》
将故宫历史文化分为
建筑、服饰、青铜、瓷器、书法、绘画
六大门类,分三季推出。
第一季课程由6位故宫专家和8位青年艺术学者组成课程研发组,通过19讲音频+6讲视频详解中国建筑和服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