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看过了《大秦帝国》,当时为孝公和商君之间的青山松柏情感慨不已。近期重温,却觉得公子虔是一个为人所忽略的精彩角色。
想了很久要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公子虔这个人,思来想去觉得这个人的性格就是冰火的混合体。前半生是霹雳似火的雷霆性格,后半生则是像冰山一样深沉,甚至可以说是冰冷不近人情。事实上,赢虔的性格本身就是内慧外刚,并非是传统概念里的有勇无谋。
公子虔的首次出场便是秦魏之间的少梁之战。当时的秦国经历四代乱政,国力衰微。东边又紧挨着宿敌魏国,双方因为河西的争夺不知打了多少次,连年的战争把秦国推到了亡国的边缘,而彼时的魏国却是诸侯一霸,国力强盛。在少梁一役中,公子虔冲锋陷阵,指挥调动极具大将风范,可谓智勇双全。
公子虔是秦地的血性男儿,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性格直爽豪迈且刚毅,永远都是想什么说什么的直筒子性格。少梁之役中,他身陷魏军包围却临危不惧,拼死突围,由此可见其勇。在赢渠梁下令班师回都时,他虽心怀不满,但依然谨遵将令,并以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和威望帮助其弟稳定大局,由此可见其沉稳。秦献公深知赢虔在军中的地位和威望,要求他自断一指并以血书明其志,他也照做不犹。赢虔在秦国的地位和威望极高,如若他想夺位,在军中可谓是一呼百应。但他并未如此,而是甘愿退居其二,用自己的威望和地位帮弟弟铺平前进的道路,由此可见其忠心。在六国图谋分秦的危难时刻,他受命平定西戎,并以其雷霆手段成功震慑了西戎部落,完美地解决了秦国大后方的危机,使秦国能够腾出手来解决东部危机,由此可见其智。
甘龙深知赢虔的地位和秉性,因此阴谋策划了一场砾石代粮的毒计。这个计谋成功地分化了赢虔和商君,使得商君失去了赢虔这个强大的支持。而对于赢虔来说,内心是痛苦的。论理来说,他只是挂名的太子太傅,并未真正教导过太子,而他的挂名正是为卫鞅腾出左庶长之位。他鼎力支持的新法却给他造成了一生都不可抹去的耻辱。尽管他深明大义,屈身伏法,但心已经冷了。伏法大概是他为这个变法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在渭水刑场伏法以后,赢虔开始蛰居家中,不与任何人交往,也不再过问任何关于新法的事宜。整个太傅府就像笼罩在一层冰山下,不复往昔的车水马龙。他整日端坐在后院,沉思静想,大概想尽了前半生和后半生的所有事情。查清了阴谋的主使者,想透了原因。也想到了商鞅的冷酷无情,他大概恨透了世间的一切事。昔日的凌云壮志已经灰飞烟灭,宝刀已入鞘,英雄也心灰意冷。外面热热闹闹,翻天覆地的变化于他而言又有何干,他只要知道秦国越来越好,就够了。他能够做的事,只有等待,等待一个时机,一个不再需要商鞅的时机。
终于让他等到了。孝公的去世,使得一切暗流都涌到了明面上。旧时势力群起而攻之,一切莫须有的罪名胡乱地扣到商君的头上。公子虔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商鞅今日之处境与当年的他何其相似。当年的渭水刑场,即便不处置自己,凭借他的威望要平息民怨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收不到强烈的震撼效果罢了。而今,商君的变法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已经结束了。变法给旧世族带来的伤害,需要商君用自己的鲜血来填补。当然如果有赢虔和国君的拼力维护,商君当然可以性命无虞。但是他赢虔绝不会这么做。内心的仇恨固然不可解,但商君死,大局才能定;商君死,才能进一步铲除老世族。这就是时势。
年轻的国君跟他看法一样,两人为此深受世人鄙夷。但他们更是坚定的新法维护者,这一点似乎被所有人遗忘了。但商君清楚,正因此他才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他知道他的新法会得到坚定捍卫,他永远不变被遗忘。
行刑之际,无数人民前来探望,老世族厉声喝止。唯有赢虔冷冷一笑:“老太师,何其不知趣也?杜挚,许民活祭。”对于商君,他大概是又恨又佩服吧。但内心的恨意是压制不住的,他做不到原谅。
别人如何看他他不在意,但求无愧于心罢了。
为了插图,我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