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留言区有来访者这样说,TA的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会笑”了!
其实生活中,父母陪孩子做好以下五件事,就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孩子自然就会面带微笑。
爸爸妈妈们趁着空闲时间赶紧和孩子行动起来吧!
01
陪孩子玩游戏
对孩子而言,没有什么比玩耍更快乐的事情了。
虽然游戏常常被很多大人误解成为消磨时间的无聊之举,但是玩耍是每个人在童年时期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活动。
它是孩子探索学习的重要途经,会玩的孩子常常也很会学习。
作为父母,不仅要支持孩子去玩,也要意识到:陪孩子一起玩也很重要。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小游戏就已经在亲子之间默默展开。
比如捂住脸和孩子躲猫猫,这种简单的互动其实就是孩子玩耍的开端,孩子感受到是家长的关注和游戏的愉悦。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可以陪孩子玩的游戏就更多了,比如捉迷藏、堆积木、拼图、在户外运动等等。
玩的时候,放下手机和工作,全心全意加入孩子们的游戏, 不仅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能在玩耍中教引导孩子,寓教于乐。
假期里,不管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每天至少陪孩子玩20分钟左右。
有一个能耐心陪伴自己玩耍的父母,是孩子的幸运。
02
多陪孩子在一起吃饭
陪孩子吃饭,也是大事。
如今,很多家庭的饭桌已经少了一丝烟火气,年轻的父母,有的忙于工作,很少能坐下来陪孩子吃饭;
有的懒于做饭,经常点外卖了事;还有的父母喜欢一边看电视玩手机一边吃饭,饭桌上弥漫的是沉默……
吃饭这件事,俨然成为很多父母最不珍惜的小事。然而餐桌冷清的家庭,很难养出幸福的孩子。
孩子对家庭最初的记忆,往往就在于这一方小桌子上,一进家门是一桌子好菜,家人围坐一起,聊聊家长里短,这就是最接地气的温暖。
蔡澜先生在书中写道:
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就这么简单和基本,因为简单和基本最美丽。
一年中最有幸福感的时刻,莫过于一家人围成一桌吃饭了。
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应该珍惜吃饭这样的时刻。
03
偶尔给孩子一些仪式感
仪式感看起来非常的表面,但却最能带给人们幸福。
节假日、生日、纪念日……收到祝福之前,我们总是充满期待,孩子们表现得更明显了,欢呼雀跃,连眼睛都放着光。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愿做或真的做不好一件事,而是父母不够重视,不够支持。
恰到好处的仪式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并且对做好一件事充满期待。
记得在《时代周刊》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孩子最能记住父母的5个时刻,其中一个就是家庭生活的仪式感。
一个充满爱与仪式感的家庭,一定会带给孩子一个温馨幸福的童年,以及充满光明的未来。
在平常的日子里,仪式感也不复杂,早上出门前的拥抱,临睡前的一句晚安,饭后一家人出去散步,这些小事体现的是对生活的热情。
生活在仪式感很强的家庭里,看到父母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平凡的日子,孩子也能受到影响,学着更加认真地对待生活。
04
睡前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说: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睡前故事的时间,孩子依偎在妈妈身边,听着妈妈的声音,空气中萦绕着妈妈的味道,安全感十足。
有人说,人对于睡眠前的记忆,总是会特别深刻,睡前这十几分钟的相处,是孩子童年最宝贵的回忆。
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妈妈,是孩子最幸福的事儿。
05
与孩子有良好的互动
歌手陈美龄,三个儿子都考上斯坦福,在一次采访中,提及自己的养育经验:
“他们问我问题的时候,我绝对不会说等一下,可能有时候我在煮菜,他们跑过来问我:妈妈,为什么天是蓝的?
我根本答不了,可我就是把火关了,说你问得好,等一下我们一起去找一个答案。”
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你的问题我都有在听,我愿意跟你一起寻找答案。
孩子眼中的好奇,能被妈妈这样重视,说明他是被看到的,被爱着的,母子之间充满了信任和尊重,孩子内心会充满幸福感和安全感。
而一个不幸的孩子,常常是在家庭中感受到了太多的打击、不理解和忽视。
我经常遇见一些父母抱怨孩子不爱主动跟自己说心里话,出现这种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人们从一开始就不曾珍惜过孩子的秘密和探索,粗暴的打断、呵斥孩子,时间久了,孩子的心充满了孤独。
当孩子说出内心感受时,大人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主动回应,这是良好的亲子互动的基础。
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热情和爱;
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
孩子过得快不快乐,亲子关系是关键。
那些幸福的孩子,父母都走进了TA心里。
以上分享的是今天学习复盘笔记。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规划师。
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