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朋友总说我很悲观。
因为,我从来不相信类似“永远”、“一直不变”这样的字眼。
在我看来,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一直不变。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脐带会剪,儿时的玩伴终究会散,就连心脏、大脑的机能也能随时间衰退,说实在的,我连自己的都不相信,还有什么可以一直相信呢?
昨天,朋友Y发来消息。“刚刚无意看到S的微博,发现她的变化太大了,照片上的她越来越漂亮了,但再也不是我喜欢的样子……
看完他的这句话,我似乎很漠然,但又好像很能明白他的那份小失落和突然的释怀。
Y和S从小就认识,也算的上是亲梅竹马了。据说朋友Y暗恋S长达数年,终于在上大学前夕牵手女神,然而却在不到三个月以后,他们分手了,准确来说,是Y被分手了。之后的一年里,他过得算是颓废,换句话说,叫怂。
那一年时间,我和Y也很少联系,但也偶尔听他说起近况,或多或少也能明了一些。便回到:“我们的一路都是改变,也唯有改变才会是成长,你该,慢慢成长,也要庆幸她的改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越来越觉得,唯有看得见好的改变才算是成长。
那看不见的呢?
怎么会有看不见的?只要是改变总会有它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或是做事方式,或是说话节奏,或是给人的感觉,总之它都会有相应的外在表现吧。
前些天和一个好久没联系过的好友通了电话,三言两语讲完的问题,开始煲了电话粥,全程几乎只听见我的话音和她的笑声。
末了,她说“诶,我觉得你变了”
我好奇的接了句“哪变了”
“变得话多了,不像以前讲电话只一个劲的恩恩啊哦,还越来越逗了,说吧,套路都是哪来的”
我没接她的话,但我们同时都笑了。
或许吧,像她说的,我变了,但我还是很喜欢这样的改变,在逗笑她的同时,我也正享受着温暖的友谊。
是的,我喜欢这样的改变,毕竟这样生活着让我感觉到舒心,很多东西也不再憋在心里,而且,渐渐开始明白很多情感是需要去表达的,也不断在学着如何能够更加得体的表达。
就像,写给你的邮件,发给他的图片,偶尔的电话和微信聊天。
就连和妈妈聊天时她也常说我似乎是改变了不少,从一个三棍子打不出一句话的孩子,变成了现在这样。虽然依旧不能滔滔不绝的满嘴跑火车,但还是可以一本正经的装个X。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对喜欢的人们如何表达,对在意的情感怎样维护。也许不一样的事情会有不一样的方式,但每一个决定都能先出于对方的角度轻轻思考,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我愿意也会这样去做。
我还是很喜欢这样的自己。这样的改变对我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啊,而且,我喜欢这样的成长。
早上和T聊天,说起变化,她说,“我感觉自己好像越来越理性了,就连回微信消息能用一个字绝不用两个,而且,特别不喜欢明明找你有事却一个劲问你“在吗”的人,这样效率并不高好吗?有事就直接说事啊,我看到就会回你,这样多方便……”
是啊,我也深有同感,于是就一不小心开启了吐槽模式。
说起前段时间一学妹找我帮忙的事。
学妹小心翼翼的发来消息“学姐,你在吗?”带个可爱的表情。
我看到时已隔一个多小时,回“恩,在呢,怎么了”
学妹可能在忙没有立即回我消息,过了半个小时以后她回到“学姐还在吗?”加三个尴尬的表情。
看着这消息暴脾气都有些压不住:“娃,以后能不能有事直接说事,别老问在吗!!!” 但还是压制了快要爆炸的心,“宝贝儿,以后说完在吗就可以直接说事哦,学姐不常看手机,但是看到了就会回的呢”
说完T也表示很无奈,但又被我的话笑料了,她戏笑我这个小碧池,就好似淘宝商家的内心活动和表现形式。但我肯没有他们那么“强大”啊,毕竟还要考虑到小学妹的承受范围,恩,我还是很高尚的。
末了,T说,“其实,这样也挺好的,省时省事还省心,不拖泥带水,自己也很舒服”她还说,“现在也挺喜欢这样理性的自己,也能慢慢学会拒绝,这样活着也不会很累。”
对啊,我们都慢慢喜欢上自己的改变也同样喜欢改变后的自己。
成长总是会伴随改变。
用数学语言来说,成长是改变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如果你想是充要条件,就要更好的去把握,改变的方向。
希望你能够喜欢自己的成长也同样喜欢成长的自己。
成长的路上,我们总会重逢。
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