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部分没什么兴趣,例行把书的最后一章看完而已。不论是什么学科,理论的发展,除了对真相的探求,无一例外的包含着利益的倾轧,其中两个女人(克莱因与安娜 弗洛依德)的斗争已经上升到恶毒的境地,所以任何人,都只是个人,不要神话。
至此对客体关系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以后用得上的地方,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看书。无论什么学派,只要能自成一体的解释一些现象,并可以应用去解决一些问题,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并没有必要过多的去争论。只是精神分析发展到现在,给我的感觉,仍然侧重于根据现象的分析,实证起来比较困难。怎么去了解一个儿童的内心想法?这是一个难题。把成年后的行为异常或心理问题,回溯到童年甚至婴儿期,其可信度也令人怀疑。最终又回到那古老的神秘主义话题,如果你相信这样的解释,它就会对你有效。
19 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
本章由一些客体关系理论如何演化的半历史性知识所组成的。这之中大部分无法检证,有些则可以
一、弗洛依德
《哀悼与忧郁》、《团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压抑、症状与焦虑》埋下了客体关系理论的基础
二、克莱因与安娜 弗洛依德的争辩
三、Fairbairn、Bion和Winicott
四、北美的自我心理学
五、人际学派精神医学
六、南美的客体关系理论
七、Kernberg
八、其它的统合
九、Kernberg和Kohut的辩论
十、家庭治疗与客体关系理论
十、催眠和客体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