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我46岁那年离开了我人生中的最后一家公司。从此,我所谓的职业生涯就结束了。在那之后,就再也没有工作过。
从最初失去工作的不适应到现在一心享受不再工作的闲暇时光,我终于体会到了不用上班的美妙。也许,近三十年的拼命工作就是为了让后半生过得安逸些。
从二十岁初入职场,到四十六岁结束,我的大半人生都扔在了那个仅有2平米的格子间里。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换了10家公司,平均下来两年多一个。
其实我不是一个多么热爱工作的人,很早我就厌恶了我的那个位于东三环国贸大厦里的办公室。在工作上我也没有什么上进心,从来也没想过往上爬,唯独支撑着我一直工作的力量是因为我一定要让自己经济独立,自己挣钱自己花。
我从一份秘书的工作做起,到最后也不过就是一个OFFICE MANAGER。 我只想就一直这么工作下去,一直可以这样挣钱,一直可以这样养活自己。
不过工作中的危机感倒是一直伴随着我,尤其是过了三十岁。报纸上的招聘广告里经常写着这么一条:年龄不超过35岁。一年一年的过去,离35岁的年纪越来越近,我也越来越担心自己哪一天会失业。
好在,我一直是幸运的。在这十家公司里有一家公司干了9年,另一家公司干了10年直到最后离开。
2014年年初,我离开了这家我为之服务了10年的瑞典公司。他们给了我一笔补偿金,还给我发了一块表彰服务十年员工的水晶奖杯。
拿着钱和奖杯我回家了。我心里清楚的很,我的外企打工生涯就此结束了。曾经的我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我要工作到60岁。
一个44岁的失业的外企白领,我想不出自己还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这么多年以来,除了坐办公室我什么也不会。我算了算自己的存款,应该还够坚持一阵子,好在这些年攒钱买了房子可以出租当包租婆,这么一想多少也踏实了些。
回到家的一段时间里,觉得自己与社会脱节了,曾经极度厌烦的朝九晚五的工作现在让我如此思念。也许自己在这个轨道上行驶了太长的时间,一旦停下来就各种的不习惯。
在家赋闲了半年,我仍然没有放弃要出去找工作的念头。我就想试试四十多岁到底还能不能找一份像样的办公室工作,最终我去了一家著名的齿科公司做总裁助理,工资当然不能与之前相比,但是条件也还不错。在这家公司做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因为不太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离开了。
那一年我46岁。
后来我认识了我的丈夫,认识他的时候他开着两家自己的餐厅,他让我帮他打理。我开始了一段我从来没有过的人生体验。他经常嘲笑说我是办公室动物,说我除了坐办公室什么也不会。
我开始思索自己这大半生的打工生活。我没有自己的思维,没有任何的创造力,我就像是一颗没有血肉的螺丝钉,在那个固有的机械性的平台上一转就是三十年。
我的那些同事都怎么样了?以前一起工作的同事都先后离开了公司,只剩下了唯一的一个还在坚守。他们有的自己开了公司,可五十岁的年纪开公司不是一件易事,不久就把公司卖了,又去给别人打工。有的赋闲在家已经一年多了 ,有的甚至去了保险公司卖起了保险,有的想自己开个包子铺。他们中有博士、有硕士,可还不是一样的殊途同归。
我的一个曾经要好的女同事前几天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她调侃道:“我是这群人里面年纪最大的一个。”她坐在一群80后90后之间显然看起来有些尴尬,她还在坚持着,她努力在转型,从做市场变成了一个销售,有时连饭都是在出租车上吃的。尽管如此,工资却比以前低了很多。她时常忧虑地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还没有完成这一年的业绩,她总担心会失业。
有什么办法呢?留给中年人的工作机会还有多少?不是清洁工就是商场导购,我认识的一个曾经的电影发行总监在48岁的年纪不得不去给别人家当起了高级保姆。
我是幸运的。在离开公司一年之后我越来越享受起这种退休生活。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终于有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和丈夫三年前卖了餐厅,搬到了东六环外的宋庄画家村,租了一个小院。每天坐在阳光里,他重新拿起画笔,我也开始圆自己的作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