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读
这一章释迦摩尼继续考验须菩提的理解怎么样了。他问须菩提,是否可以说得到须陀洹果?须菩提说不可以,因为须陀洹果的意思是入流,实际上没有可以入的,不入色、香、声、味、触、法,没有任何可以去入的。释迦摩尼继续问,是否可以说得到斯陀含果?须菩提说不可以,斯陀含的意思是说一往来,也就是所有来的东西都是统一的,没有分别心,但是实际上之所以说一往来,实际上又没有往来的东西。释迦摩尼继续问,是否可以说得到阿那含果?须菩提说不可以,阿那含的意思是说不来,它和上一个斯陀含相对,没有任何来到的东西,实际上连这个不来的相都没有,也就是无不来。
接下来的一段,是针对于须菩提的,释迦摩尼之前说过须菩提得到了无诤三昧,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所以释迦摩尼再问须菩提是否得到阿罗汉道?须菩提说不可以这样说,因为如果这样说的话,他就是在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样生气了我是阿罗汉的心念,那么释迦摩尼就不会说须菩提是阿罗汉,所以实际上须菩提被称作是阿罗汉,实际上又没有阿罗汉的心念,所以才是阿罗汉。
所以在这一章,也证明了须菩提的认知很深刻,他不住相,没有出入相,没有往来相,没有不往来相,没有佛法相,没有非佛法相。
【二】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三】译文
佛问:“须菩提,我再问你,你认为证得须陀洹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须陀洹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能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这个果位叫入流,然而却无所入,不执著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证悟对五欲六尘无有执著的境界,因此才叫做须陀洹。”
佛接着问:“须菩提,你再想想,你认为证得斯陀含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斯陀含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具名为‘一往来’,然而实无往来,因此才叫做斯陀含。”
佛又问:“须菩提,你再想想,你认为证得阿那含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阿那含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道:“不能,世尊。为什么呢?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而实际上佛法又是无所不来的,心中已没有来不来的分别,因此才叫做阿那含。”
佛继续问:“须菩提,我再问你,你认为证得阿罗汉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法叫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认为自己已修成了阿罗汉果位,那么,就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者的相状。世尊,佛说我已证得无诤三昧,是非曲直保第一,亦为罗汉中第一离欲的阿罗汉。世尊,我倘若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心念,那么世尊就不会说我是个乐于在山林中寂居静修的阿兰那行者。正因为须菩提并不存有修行的执著心念,只是假名为须菩提,所以才称为是欢喜修阿兰那行的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