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公众号,ID:王思站,文责自负。
这部电影名为《走走停停》,由新锐导演龙飞执导,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交织的故事,同时深刻探讨了家庭和个人成长的主题。影片的主人公吴迪,由胡歌饰演,是一位曾怀揣梦想的北漂编剧。经过十年在北京的生活,他带着未实现的梦想回到了故乡。吴迪的经历反映了许多人的生活,也深刻地刻画了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困境。
在观影之前,我以为《走走停停》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励志片,结果电影的核心却走向了贴近现实的方向,探讨了内卷、焦虑、失业等社会问题。影片中的笑点层出不穷,偶尔的幽默和轻松氛围让观众感到十分舒适。
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无奈,我们是否只能选择躺平?
吴迪退掉了合租房,告别了室友和女友,结束了十几年的北漂生活,决心回到川渝老家,准备过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
回到家乡后,吴迪要么在家“懒散度日”,要么双手插兜到处闲逛。休闲装穿在他身上,没有一丝“失败者”的影子,反而像个衣锦还乡的“成功者”,那种松弛感与小城的慢节奏完美契合。
观众们从吴迪的状态中,很难察觉到任何焦虑或压抑。这种洒脱和自在让许多人惊讶,不禁疑惑:已近中年,像吴迪一样的你我,不感到害怕吗?
工作、家庭、生活,这三座中年男人的大山,在吴迪眼中似乎并不沉重。日常生活中的吴迪,总是笑容满面,幽默风趣,不像传统印象中的中年男人,他身上的少年气息和理想主义依然鲜明。
当被问及从北京回来是否觉得可惜时,吴迪自信且从容地回答:“不可惜”。他父亲托关系为他找工作,吴迪果断拒绝了,因为他很清楚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豁达的人生态度,表明吴迪的身心已经达到了自洽,他努力寻找真正的自我,并似乎已经实现了——在世俗生活中保持超然。
电影中的吴迪,正是在探索和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如何找到心灵的归宿?如何过上一种内心平和的生活?如何让人生旅程变得有意义和价值?这些都是吴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消磨时间,生活中总得做点什么。回乡后的吴迪在经历了一段躺平的日子后,重新翻出了以前写的剧本,并与中学时的同学、现任记者的冯柳柳一起计划拍摄一部低成本电影。
在拍摄的过程中,吴迪和他的团队经历了许多令人捧腹的趣事,也面对了一些带着微笑的挑战。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即使面对失去和死亡,生活依然充满了光彩。
故事的结尾,冯柳柳辞去了家乡的工作,去了北京,三年后又回到了故乡。在返乡的路上,她遇到了正在开出租车的吴迪,两辆车并驾齐驱,有时她在前,有时他在前,走走停停,两人默默无言。
结局中,男女主角的塞车戏恰好呼应了“走走停停”的主题,让我想起电影中的一句台词:“生活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糟,习惯了就好。”这句话送给每一位平凡却仍在为生活努力着的我们。
角色塑造与演员表现
《走走停停》从35岁以上“中青年人”的视角展开叙事,胡歌饰演的吴迪,自以为才华横溢,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象征那些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一事无成的青年,正如我们许多普通人的写照;高圆圆则饰演一位怀抱理想的记者,经历了种种变故后远走他乡,最终也回归到结婚嫁人的生活轨道上。
胡歌这次挑战自我,饰演一个“眼高手低”的大龄青年,与他以往饰演的精英和霸总角色截然不同,演技有了显著突破,充满讽刺意味。高圆圆虽然表现不算突出,但颜值依旧亮眼;反倒是饰演妈妈江美玲的岳红,表现非常出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家庭关系与情感纽带
影片通过吴迪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揭示了深厚的情感纽带。特别是吴迪与母亲的关系,成为了影片情感表达的核心。在母亲的激励下,吴迪决定在家中拍摄自己的首部电影,这部电影最终为他已故的母亲赢得了最佳女主角奖。这个情节不仅令人动容,也引发了深刻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像吴迪那样,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实现那些看似不可实现的梦想?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通过一系列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吴迪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他如何通过完成电影来缅怀她。这些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观众深刻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支持。同时,影片也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人生的旅途中,“走走停停”并非坏事,有时停下脚步,是为了更好地继续前行。
这部电影也非常适合那些处在人生转折点的人观看,无论是为孩子忧心忡忡的父母,还是在社会压力中苦苦挣扎的年轻人。影片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尽管家庭成员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和误解,但只要彼此宽容,就能找到共处的和谐之道。
影片的深层探讨
纵观人类历史,有三种关系是不容忽视的。某种程度上,这三种关系贯穿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时间的长河中,通过这些关系,我们不仅可以回顾过去,还能展望未来。
第一种关系是人与外部物理世界的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例如人类的原始时期,人们主要面临的是温饱问题,在大自然中如何生存下来?
第二种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当人们艰难地生存下来后,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社会逐渐形成了分工与合作。在这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而人与物的关系退居次要位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每个人的主要课题。
第三种关系是人与自我的关系。当温饱问题解决,小康生活实现后,人与物和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基本稳定。此时,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感到孤独,如何面对自我成为新的挑战。
这三种关系对应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最初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到归属感、爱与尊重的需求,再到自我实现的需求。整个需求过程呈阶梯式上升。在当今物质富足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人与自我的关系。
至此,影片点题,不同的人生境遇浮出水面,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各自的选择。
千头万绪,至此落笔。进行自我反思,确实不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