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一位10岁的女孩来到我的诊室,陪伴她的是60多岁的妈妈。女孩校服外面套了个棉坎肩,马尾辫梳的板板正正,戴着花口罩,一副文静、彬彬有礼,又小心翼翼的样子。坐下来后就忽闪着大眼睛看着桌子,让她画画时说“不用了”,原来她以为是怕她没事无聊呢,等解释后女孩很认真地开始画起来。我画画的要求不变,就是“房子、树、人”,一落笔我就知道这个女孩还真的是有些不同,她先在纸上画了个大圆圈,然后才开始画房子,接下来是树,两排树在路边,路涂上了黑色,树也是稍浅的黑色还画上了倒影,房顶、房门也是黑色,草绿色的草坪,还有一个黄色的月亮。房子被草遮挡住一部分。没有画人,说不太会画,当鼓励她画上时,很快就在草地位置画了个躺着的人,说是在自己躺着玩。整个绘画质量相对于这个年龄来说真的很高了,
很明显的这女孩情绪低落,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但问她时她却低头不语,然后让妈妈离开诊室才轻轻说:坏情绪以前也有,只是最近多了。是从一个月前开始多起来的,那个时候想姐姐了……然后就低头不再说话,双手紧握,眼睛看着地面,肩膀还有点颤抖。我知道孩子一定是在害怕在克制着什么,轻轻拉起她的小手,手心里全是汗,还轻轻发抖。我重复她的话:想姐姐了…是你的姐姐?她抬了一下眼皮,“爸爸妈妈的亲生女儿”,哦,我愣了一下,啥情况?轻轻追问,生怕刺激到这个女孩,握着她的小手,一点点慢慢询问,原来在她8—9岁时自己问过爸爸妈妈,知道还有一个姐姐,姐姐和她一样可爱善良美丽,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可是不幸上班期间发生了意外……
女孩说以前就追问过爸妈姐姐的事,直到八九岁的时候爸妈才告诉她姐姐的事,她觉得姐也一定是喜欢她的,因为姐姐是那么可爱善良……慢慢地,女孩可以正常地开始交流了,问她姐姐所去的另外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她说那一定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没有痛苦,所有的人都是善良正直的,没有污染,人们只吃种植的食品,不会吃小动物,没有争吵,没有攀比,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真的是美好的世界啊。
是的,我们终究都会去到那个世界,只是我们的任务、功课还没有完成。而且,亲人们也都会在那里相聚。正如同你的姐姐也会在那里等你,等你做完你的功课,完成你的任务。女孩竟然点头说她知道,真是个古怪精灵的小人啊。
我们又探讨了她的到来是作为小天使来帮助爸妈的,是作为小天使带给爸爸妈妈快乐和希望的…女孩竟然都知道!
但是她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如班里的某同学学习成绩好,小提琴拉的也不够好,仅仅考了五级是不够的;还有不够勇敢,不够……唉!这孩子,自信心到哪里去了?追问爸爸妈妈的教养方式,很明显的是爸爸妈妈的要求和关注的点有所不同,并且孩子还常常担心“被抛弃”,因为爸爸生气是会说“再不听话、再这样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她知道这是“气话”,因为爸爸妈妈生气才这样说,平时不会这样说的,并且一年级的时候就知道了。看,多么聪明的女孩啊!
但提及她的情绪,她的“小脾气”,她说“不敢”因为害怕爸妈生气,爸妈常说“有吃有喝还有什么不满意”。她不理解为什么同学的爸妈平时上班挺辛苦还能周四晚上带着去游泳,而自己的爸妈却明明不上班在家没事也不愿意带自己去?不明白明明爸妈也就比班里其他同学最大年龄的爸妈就大个3~4岁,却不像她们一样能提要求?甚至不能“有小脾气”。……女孩的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很委屈很伤心的样子,还要忍着不敢或者不愿意让我看到,小鼻子一吸一吸地抽动着,用小手悄悄抹着眼泪……
除了安抚还有引导,但我更想让她每周来做动力催眠训练,用动力催眠来释放情绪,顺便提升自信心和能力。如此,那“想姐姐”的念头也会有变化吧。
她的妈妈真的很爱她,当我一开口说出动力催眠训练,这个妈妈就主动要求进行,并且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请假好办”。如此一来,女孩的担心就解决了,就等着下周来做催眠训练了。一个催眠小流程,就15—20分钟,只要坚持,情绪、学习都会有变化的。
然后关于“那个世界”,我推荐妈妈和她一起看看《深蓝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