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月19日,星期五,天高云淡、阳光灿烂。
一大早回到办公室,处理完几件比较急的事情,把人员、工作按排好,终于可以坐下来写一写今天的日记。
这段时间,多个项目交织在一起,赶在春节前完成,加上很多日常的工作,每天都非常的忙碌,早出晚归,处于一种拼的状态。
忙,其实是一种修行。
曾国藩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人生一世,不得不劳动,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我们从小到大,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或者是领导,都一直给我们灌输勤奋的思想:勤能补拙、书山有路勤为径、人勤春来早、业精于勤荒于嬉、天才出于勤奋……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部农耕的历史,中国人应该算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大家都遵循一种理念: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延续勤奋的基因,在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中,中国人也是闲不住的,不做事就被人说是游手好闲、好逸恶劳,不忙碌就会被认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岗位,都是社会的一枚螺丝钉,裹挟在社会的洪流之中,根本停不下来。
有人说: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场面。确实,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忙碌中度过,不断地为子女、为社会发光发热,真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是芸芸众生的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过程,风雨磨炼之后担当大任,才能见到彩虹。
所以,忙碌的我们,每天都在修行之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辛勤的汗水过后有所收获,这就是勤奋的意义。
当然,人非机器,需要休息。
让自己闲下来,才到达人生新的境界。
古人很喜欢偷得浮生半日闲,让生活节奏慢下来,让自己安静下来,静能生慧、宁静致远,这就是生活的境界。
林语堂说:悠闲的生活,也必须要有一种恬静的心地和乐天旷达的观念,以及一个能尽情玩赏大自然的胸怀方能享受。
特别是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人和事之后,更懂得安静的难能可贵。昨天在朋友那喝茶,看到他桌上摆着一本《断舍离》,我调侃他说你那么忙,怎么断、怎么舍、怎么离?他坦然哈哈一笑,自嘲说只能做到和这本书“断舍离”。
偶尔翻翻抖音,这几年,那种乡村生活的视频很火,在喧嚣忙碌的城市,乡村成了很多人的向往,想过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生活,觉得这才是自己的诗和远方。
我跟朋友说,到了六十岁一定会回到乡下老家安度晚年,种几垄菜、养几只鸡、再搞个小鱼塘,各季节的果树再栽上几棵,就完美啦。劳动强度不大,又可以自给自足,生活成本不大,幸福指数很高。
朋友说,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孤独寂寞?我说,喜欢热闹的人也许待不了几天,但对于喜欢安静的我来说,完全不成问题,而且又是在家乡,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何况以后的交通、通讯都会越来越发达,乡村和外界的沟通也越来越紧密,完全不会有闭塞的感觉。
出则繁华、入则宁静,忙时伺候作物、闲时读书作文,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