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 李逸珂
4月4日,全国人民共度了一次特别的清明。早上10:00,全体中国人民为抗击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三分钟,向这些永远留在了2020年冬天的人们再道上一声思念。
这三分钟,是我们对于生命的尊重。不论是因抗击疫情而英勇献身的烈士,还是不幸感染病毒的同胞,他们都和我们一样,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或许是清晨背上书包穿过马路去上学的孩子,或许是午间准备休息为下午养精蓄锐的青年,或许是傍晚在家里准备好了晚饭等你回来的老人,我们向他们默哀,也正是向生命致敬,向他们每一个曾经在这世界上留过痕迹的人道一声:你们被铭记着。
这三分钟,是我们对于历史的尊重。逝去的每一位人都变成了厚重的一笔,书写着历史,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写道:“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亦至少不会感到我们是站在以往历史最高之顶点。”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死亡并不可怕,遗忘才是最终的告别”。我们悼念同胞,这是每一位中国人对于这篇历史的温情与敬意,也是对他们的铭记。
这三分钟,更是我们对于自己的尊重。我们也是我们也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未来将变成历史的生命,当我们真正将自身融入更广的格局中,将自己与他人的共通之处相联,我们或许就能体会他人的悲惨的切肤之痛,于是悼念他人,本质也是尊重自己,铭记他人,本质也是让自己不被遗忘,人类的悲喜或许并不想通,但其实,每个人的每一个微笑,每一滴泪水,都既是自己的感受,又反映了自己与他人。
这些天,不论是在微信公众号还是电视屏幕上,都有着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抗疫平凡故事,他们所做的每一点努力都书写了新时代的中华精神的内涵,砌成了中国的优秀的抗击疫情的经验,他们平凡,但又不凡,普通,却又出彩。
我们为抗击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哀悼,是我们每个普通人所能做的一点的致敬,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反省我们以后应该的作为,借用李兰娟院士的话,即:“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