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初凝琪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18:40,我们一大堆沈分人井然有序地开始了在华谊兄弟影院观影,那是大鹏和柳岩主演的《受益人》。
影片细腻地展现了小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道德归宿,全程漫溢戏剧上的矛盾冲突,人物的平凡,贪婪,圈套,欺骗,救赎,温情,执着……都在这部影片中掰得细碎,细枝末节中娓娓道来。
有一次,看身为导演的大鹏在某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他说,他从台下走到台上用了几十秒,而他从一个拍摄网络短片到拍摄一部电影搬上大银幕拿到奖,用了十四年。
影片最后,那以行车记录仪的视角重述画面,果然……感觉很有他最初的味道。
《受益人》的最后,那段行车记录仪仿佛跟个教堂牧师见证人类伟大爱情似的,猝不及防着呈现给观众影片一开始到影片结束一幕幕,原来是双摄像镜头又将所有人物交涉再重新铺陈一遍,带入电影院的观众重叠了一遍情感迹象。
怎么就那么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将感情品味到人与人日常相互交往的点点滴滴中。
叫人觉得保险单上那被保险人位置的签名背后,同样也是全须全尾有血有肉知冷知热温柔体贴的人,对生命,都应是平等,可以自私到说剥夺就剥夺吗?
一个人,她出身寒苦,为了生活拿命换钱,直播吃辣椒能把自己胃吃到坏,而她并不知道在别人眼里,她死了就值很多钱……人无论多么穷困潦倒,都是很无价的。除了曹雪芹老爷子那种,还有一种方式叫保险。
可是,保险的价值不是烂用的,像影片那种,也终将自食恶果。
曾经有一幅新闻照片,医院的病房里,患者和患者家属静静地一同望向病房窗户外面正被安全绳吊在半空作业的蜘蛛人。
窗户里,拿钱换命;窗户外,拿命换钱,这样的生活现状影射出的色差,可笑与可悲无缝交织,叫人唏嘘沉默。细细品来……都是在源于对家人的一种爱,只是所处环境不同。
爱无私,存在爱,衍生一切行为动力。
影片中,柳岩签字时发现大鹏是自己保单的受益人,也不疑有他。为什么?因为签字之前她已然清楚,自己找到了那个有100元能给她花99元的男人,那是她丈夫了,所以她愿意。
一半温柔一半刚强的女孩儿,就这样很纯粹的爱上了经常皱眉头谨小慎微活着的大鹏。
我在欢愉中一直为人物命运的走向揪着心。
以上帝视角,看一出水中打架。此时,已不再为她担忧了,就痛痛快快看着他们仨纠缠,然后笑一笑好了,善良的人运气不会很差。
欢愉和悲怆源且0.1秒的距离,这句话是真的。
出离了这部电影之后,走出电影院很久,我回想,我在电影某一个地方应该是掉泪了,可是,我忘记了是在剧情哪个位置。于是,我拼命的回想,想记起来,这样可以更加认识自己。
安安静静地坐在地铁车厢里……这样好的环境作用下,我找回来了:
是得知大鹏“结扎”后,柳岩无声地进入屋子,坐回床头,她静静地呆坐着,我看她的眼神,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不过,并没有到用上纸巾去擦拭的份量,任由它两行清泪自行蒸发就可以了。
我收的快,以至收得用力过猛,后面再往回找,又费了好一阵的回想。怪我失了分寸,被它按到了我的按钮,下次长记性。
是一种很久违了的东西倏地就兀自腾起,到了雷峰塔倒西湖水干了吗?怎么可能让这种东西跑出来?
如《像雾像雨又像风》里出家后的周迅,只是回眸了一眼风筝。
我手里此时此刻攥着的东西,那是回家后明天早晨要使用的“热量”。
我从电影院认认真真的把它带回家,它是我要摄入的热量。
感谢公司。
感谢这样的活动契机。
多少年以后,如果我翻到了自己写的这一篇,想起在那年,2019年的深秋,我们下班后,坐一块,一起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叫《受益人》,我会不自觉地微笑吧?
我如《白日焰火》里的廖凡,此时此刻正在静静地杂乱无章的独个摇摆、沉浸舞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