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鲜衣怒马,翩翩少年。从小接受着高等教育,成绩优异还结识了很多兄弟,平日里几乎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难题,他就是大家心中的和事佬,好班长。但是他心中一直有个秘密,这个秘密就是父母的秘密。
陈冬的父亲是政府官员,清廉正直,高大帅气,岁月的沧桑也掩盖不了眉目的硬朗和潇洒的身姿,陈冬的母亲也是面容姣好,才貌双全。她是一个家教机构的全职老师,笑起来月牙般的眼睛给人很温柔贤惠的感觉。用郎才女貌形容他们一点也不为过,这样的家庭再加上一个懂事的儿子是多么幸福的存在,但是陈冬总觉得父母怪怪的。怪在哪里呢?他们的相处模式不像是老夫老妻的和睦或是新婚夫妇的缠绵,倒像是时刻提防的陌生人,相敬如宾得可怕。比如他们经常不睡一个房间,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甚至到校门口接他放学也不站在一起,往往是母亲站在门口殷切地迎接着他而父亲只会远远地站在那里,等看到他了才会微笑着走近同他们一道。所以他从小就觉得父母并不相爱,但是为什么呢?他不敢问也不想问。首先他觉得自己一个男孩子不应该过分关心父母的感情,其次他怕刨根问底得出真相后父母就会分开,亦或可能是自己多虑了,问出来惹的父母生气。所以每当和父母生活时,陈冬永远是小心翼翼,他只是单纯地希望一家人能够永远不分开。
但是他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天晚上陈冬放学回家写作业,隐隐约约听见父母在隔壁吵架,他蹑手蹑脚地侧耳倾听。母亲带着从未有过的哭腔说:“你是不是还忘不了那个女人,你还恨我?”,只听到父亲压低着声音“要不是你当年怀着陈冬…唉,过去那么久了,我是不会负了你的,你不要整天疑神疑鬼,让冬冬担心。”听到这里,陈冬的脑神经轰然崩塌,原来…父母…真有秘密……他不想追问,通过只言片语他大概猜测这些都是伤心往事,他是个懂事的孩子,所以决心帮父母一起守住这个秘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因为母亲是本地人,所以大年初二大家就一起去父亲的老家东北拜年,父亲的老家沿袭着浓厚的封建风俗,爷爷极度重男轻女,整天辱骂成风。女人只有做饭的命,从来不允许上桌吃饭。陈冬的叔叔是县里的文艺知青,婶婶是来自南方的新时代女性,崇尚自由平等的西方价值观。她自然是受不了爷爷的暴脾气,更何况因为只生有一个女儿,他们的家庭地位一落千丈。
果然在大家欢聚一堂吃团圆饭的时候,爷爷又开始找叔叔婶婶的岔子,说他们在老家给老两口建的房子住着这不舒服那漏水,还要求再给他大哥建一间留给陈冬一家过年住,这明摆着是刁难。更可气的是爷爷要求婶婶尽快再生一个儿子,女儿糖糖留给老两口先带着……陈冬不知道爷爷又提了多少无理的要求,只知道婶婶一拍桌子怒吼我可不是生孩子的机器,男孩女孩凭什么有差别?这下不说也罢一说可惹恼了爷爷,叔叔护着婶婶,婶婶闹着离婚,不谙世事的糖糖号啕大哭…婶婶绝尘而去……
其实每年过年叔叔婶婶和爷爷大吵一架已成常态,无非是因为重男轻女的节外生枝,换肉不换骨。叔叔和婶婶也闹离婚闹了很多年,不是不爱了,是爱不起。爱情的负担太重,大家都早已伤痕累累。相比这一家,陈冬有点可悲,是因为自己的性别让一家生活地风平浪静,在面对这些陈年旧俗和老一辈的顽固观念时,他竟无能为力。
与糖糖相比,陈冬感觉自己确实要幸福好多,耳边没有终日终夜的争吵,没有那么多人对自己性别的否定,父母不会因为自己饱受歧视,他们的感情也不会每况愈下。但那个守护许久的秘密也会渐渐浮出水面……陈冬不禁毛骨悚然,他又比她幸福多少呢,其实他们都是病态的家庭,封建世俗观念从未消失。他所喜欢的朱生豪式的爱情不复存在了吗?他会对遇到的女孩子说“醒来觉着甚是爱你”吗?他不敢想。嗯,只要不像父母那样就好。
所谓秘密,大概就是一场深爱的阴谋。在东野圭吾的《秘密》里,平介最后成全了女儿,妻子的灵魂随着女儿的身体延续着豆蔻年华,平介从此身边再无亡妻…所谓秘密,就是成全,隐忍,委曲求全。这大概就是现代婚姻的样子,没有零零碎碎外界杂质的掺合,铸不成一个完整的家。
陈冬不知道家里还藏着多少秘密,至少他坚信一点,父母会永远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