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果台的花式剪辑下,78集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终于大结局了。豆瓣目前打分7.5,网友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除了剪辑的锅,《知否》本身也确实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病句的台词,后半段稍显拖沓的剧情,让人追得有些疲乏。土豆块的老姐在得知土豆块是实时追剧时,向土豆块竖起了意味深长的大拇哥。 但是,在相爱相杀中众多网友和土豆块一样还是追到了大结局,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有不想半途而废的优良品质,还有一点原因(至少在土豆块这里)是剧里的一些真情实感还牵动着人心呐。
这部以宅斗为主题的剧里有小公爷纯情又生动和顾侯爷只想求虐的不同style的爱情养成模式,有明兰和祖母之间让人感动至深的亲情,还有顾二和长柏哥哥 嗯。。。的友情。爱情、亲情、友情不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为之欢笑、流泪、苦恼的真情和实感吗?
说到真情实感,孔笙导演几年前导的连90、00后都爱看的年代剧《父母爱情》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夫妻俩的斗嘴与儿女们的成长中流露出的也是情的温馨与细腻,让人回味无穷。
可是这类“细水长流”卦的剧要想拍出真情实感,接地气又耐看确实也不太容易,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让观众觉得是在看流水账,或者又一个不小心会让人觉得矫揉做作,不真实。
于是在对比了《知否》与《父母爱情》后,土豆块总结出了这类剧想要拍得恰到好处所需要的三要素。
编剧·讲接地气的故事
《父母爱情》的编剧刘静就是在海岛上的军营里出生长大的。刘静曾经在采访里说《父母爱情》是她熟悉的生活,是她从小在家里家外都能看见的生活。那时候海岛上,军营里,左领右舍都是都是开着门过日子,没什么秘密。
影响《父母爱情》写作的还有一个因素是有一次在朋友的推荐下,刘静去看了一部韩剧,结果就变成了韩剧迷,但同时她也开始思考中国的剧里总是在表现家庭或家族里的利益之争,没有可爱的人,而韩剧都是歌颂伦理。于是要展现中国人可爱美好的这种想法影响了她的创作。
所以在《父母爱情》里常常可以看到夫妻俩为了生活琐事看似互相生气,实则插科打诨的场景。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土豆块感觉就跟自己的爸妈或身边的小情侣嬉笑吵骂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
越是亲近的人,我们越是爱互相嫌弃,但是我们不怕嫌弃,因为我们知道有爱做支撑。
无独有偶,《知否》里的顾二叔和明兰之间的相处模式也是这样,想让对方猜自己的小心思,哪怕最后急到自己生闷气也不向对方挑明。看到明兰吃醋,顾二叔高兴地连声叫好,可能激动地又一夜没睡,这样的顾二叔着实有些可爱。而小夫妻俩之间的情也在这一来二往中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对于真情实感的体会不一定需要经历大喜大悲,反而是这种平淡的细水长流更容易会沁入人心。
《知否》的背景其实是一个架空的历史朝代,但是不管是哪个朝代,不管时空怎样更替,中国人传统的精神观念其实是根深蒂固的,例如对家的情感等,这一点《知否》的编剧也在采访中说过。所以在这样的情感下,我们的表达或一些行为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例如表达的含蓄,情感的内敛。我们也因此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情感,这种亲近性给我们带来了真实感。
什么是接地气的故事?源于生活的细水长流就是接地气的故事,展现自己民族精神观念的内核就是接地气的故事。
导演·营造真环境
正午阳光处女座式的美化道是出了名的。其实逼真的场景不仅是为了带入观众,让观众去相信,对于演员在现场的创作也大有帮助。
在《知否》幕后花絮里,演员们不止一次地讲到拍摄环境对自己当时表演状态的影响。
与其他剧不同,《知否》室内的光全都来自蜡烛,而不是人工打光,尽可能地营造出古人的日常生活环境。
除了光,还有景的真实
而在《父母爱情中》,为了达到真实,剧组花了十几万搭了一个上个世纪50年代的部队大门。在青岛海边真的搭了一个部队营院。内景房屋里的老式摆件的还原度也让编剧刘静称奇。
说到这儿,那些抠图的剧是不是该反省一下,演员再真情实感也抵不过大量的抠图带来的出戏感,更何况有些演员还无法做到真情实感,这样的剧最后只剩下浮夸,留下让人吐槽的份。
演员·演真感情
最后还是要回到演员这里。土豆块一直喜欢演戏自然的演员,就是那种看着看着会让观众忘记这是在演戏,比如童年阴影容嬷嬷。还有在刚过去的春晚上葛优演的那个小品,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葛优就是有种魔力,从上台到结束,哪怕中间有一句笑场了也毫不违和,让土豆块恍惚间觉得就是一个诈骗人员在大家面前走了一趟。这应该就是自然。
记得《一年级》有一期请了陈道明去。当时那些参加节目的同学们排了一段戏,场景是在公交车上,有售票员、司机、拿着很多行李的人、小情侣、大爷、大妈等人物设定。看看陈道明是怎么给这些小演员指导的,土豆块觉得这个指导过程正好应证了演戏要自然这个理。
就拿这场戏的一个主导人物来说,因为他坐错车而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对话。这个人上车是拿了行李的,那怎么表演的自然,陈道明的方法就是给他加东西。
水、凳子全加上后,小伙子又演了一遍。但是陈道明告诉他其实不用演,正常走路就行。
于是又加了一个凳子。然后就有了以下的状态。
这一次就自然多了,土豆块仿佛看到了开学拿着大包小包挤公交的自己。
其实就是这样,对人话,感受生活,演生活最真实的状态,不为演而演,才能演出真实感,演得自然,从而观众才能跟着演员共情。
《我就是演员》让信念感这个词火了,土豆块所理解的信念感有两方面,一是演员要相信自己的角色,相信自己就是那个人。二是演员要通过表演让观众也相信这个人在剧里的背景下是真实存在的。其实在土豆块看来这个说法和演得自然真实是一个道理。
巧的是,演员刘琳在《父母爱情》和《知否》里都有出演,一个是没什么文化的乡下女人德华,一个是盛家的大娘子。虽然是同一个演员,但感觉却完全不同。其实不仅是刘琳,在这两部戏里从主角到配角,且不说谁的演技精湛这回事,但确实都演得自然舒服,能让观众跟着他们一起又哭又笑。
就像张开宙导演说得这样,用正常的气口表达处处可见的情感。
这样的国产剧刷几遍都不会腻,这样的国产剧,我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