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了先生一起回家的请求,我准备坐大巴车回老家。因为时间紧张,我无法等到先生回来,只能先把女儿一起带到车站,跟先生在车站汇合,他带女儿回家,我回老家。
女儿的滑板车充当了我们的代步工具,行进的速度很快。在公交站把公交卡交到女儿手中,请她帮我们刷卡,因为我还有行李和滑板车要拿。公交车一进站,人潮迅速的涌到了前门,节假日的始发站也是人满为患。跟着人潮独立上车,刷卡,找位子,在女儿找好的位子落座后,心里感慨,我的小七七长大了!
因为很少坐公交,她特别兴奋,上车的十多分钟一直在提问。看见车窗外的绕城高速,又一波发问开始。
“妈妈,那是什么?”
“绕城高速”
“高速是什么?”
“车车刷了卡以后,可以跑的特别快的路”
“车车为什么要跑的特别快?”
“因为车车要快点回家”
“就像我们坐爸爸的车车就可以快点回家”
高速问答暂告一段落,真的是到了每天十万个为什么的年纪了。
到达车站的时候女儿还在睡觉,女儿交给先生我就去取了票,给先生再来一波唠叨。女儿三岁,第一次离开她,不想她哭哭啼啼,没有叫醒她。想到跟她在车上关于妈妈不在家的对话,她答的认真而坚定,妈妈我已经长大了!
踩着国庆长假的尾巴我坐上了回老家的大巴1车。西安站前广场人潮涌动,大都是回程的游客。检票上车,另一番景象,核载54人的大巴车,只有12人。好任性,座位随便挑!
出行总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司机是陕西人,开车前,用纯正的西安话提醒乘客,“乡党,把安全带都拉上……”车开的很稳,也很文明。
跟车乘务员(老板)是正宁人,在三桥下车,没有再继续跟车,跟车的相关事宜委托给了一个乘客。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此乘客是熟人托送的,乘务员帮忙买的票,做一次临乘服务作为回报。
临程一路都在聊,看中聊天对象,直接坐。有一个阿姨跟临乘是同是西坡人,这是临乘的第一个聊天对象。
“你个老家伙,银(现在)回家揍舍去呀(回家干什么去)?”
“我回收秋去呀,你不是也回去呀”
“你老家伙,到西安逛着来嘛,我咋没见你”
“我到湖北来,给我女儿哄娃着来,回收秋去呀”
“你老家伙还跑的远的很,湖北有好玩的地方里么,你回弄啥来呀”
……
“我妈年问我做里么,你说我妈年问我来么”第四次问关于妈妈有木有问起她的话题。
“你是你妈的女子,出门一年多了没打一个电话,没回去一次,你妈都不知道你在哪里 你妈把你问一下做咧”阿姨这个回答结束了关于妈妈问没问起的话题。
“你奶不要你了,你奶一会就把你卖了”临乘对着同乡阿姨的孙女说了好几次。同样的话,“你妈不要你了,一会下车就把你撇了”又冲着我邻座的一个小姐姐的女儿说起。我不能理解这是一个已孕育一儿一女的母亲说的,我庆幸没有带女儿。如果女儿在场,“你妈不要你了……”就会落在女儿身上。
“我没钱了,这两天在西安1300花玩了,现在就剩50块钱了。我在车站转了一天了,看有木有熟人给我买张回家的票”
“我在饭店端饭,一个月2300,正宁才一千多”
“我前几天刚交了房租,没钱了”
“老家伙,你再不吐了噻,把人吐的恶心死了,走一路吐一路”临乘对着我身后晕车的阿姨开始了又一波言论自由的演讲。
“你在阿哒上班里?”临程问我邻座的小姐姐。
“周家煤矿”
“煤矿上做里吗?”
“会计”
“会计,记工分里哦,来哈美的很”
“不是记工分,算账”邻座小姐姐结束了对话。
听了一路,我脑子里一直在闪现一句话,好好教女儿读书学习,言谈举止,接人待物首当其冲。
大巴车出城后,电话里听到女儿奶声奶气的说,“妈妈,我在爸爸车上,我们在三环上,一会就到家了,爸爸买了挂面还有豆豆,我不哭,我已经长大了……”
女儿真的长大了,听着她说,我的眼眶就湿了。三年来没有离开过女儿一天,第一次离开女儿,先哭的人却是我!
总以为女儿离不开我,不能适应没有我的日子,其实我真的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