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安全感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与父母给予的家庭与生活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应该是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在幼年时期,儿童完全依赖父母。
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年期间缺乏对孩子尊敬、真诚的指导,单纯的支配、控制孩子,会使得孩子缺乏信赖的温暖。不公正、歧视、不守信用、充满敌意的家庭气氛等,甚至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敌意”。
最为可怕,也最令人担心的是孩子的这种自身渺小、无助的压抑会引导他把“敌意投向整个世界和整个社会,使孩子认为世间的一切任何事物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危险。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安全感划分为精神安全感和物质安全感。
如今的孩子相对缺乏家庭情感的安全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孤立的“独生小孩”。独生小孩,意味着人孤独的心灵成长,其成长艰难可想而知。孩子需要的安全感应该是,和所爱的家人在一起,并且大家彼此深爱。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并感受到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支持你。当你需要时我们会帮助你,建立与孩子之间的安全依赖感。
1、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安全依恋感(孩子2-24个月是依恋关系建立、明确期),能使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或恐惧,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发展其认知能力。
孩子终将长大,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他的内心。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对得到适可而止,对失去心无畏惧。
1)与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孩子:
①社交能力更活跃;
②受到同伴的欢迎和追随;
③富有同情心;
④有领导才能。
2)没有与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孩子:
①容易胆怯、缺乏自信心;
②情绪不稳定;
③对人不信任,很难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④对环境适应力差。
2、给父母的建议:
很显然没有沟通和不得当的教养方式,会造成孩子孤独成长,使孩子无法健康成长,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去做,具体为:
1)敏感期,充满爱的细心照顾
父母要通过孩子简单的外在行为表现,识别孩子需求,给予准确回应及时满足孩子的身心需要。包括拥抱,谈话,逗笑等,让孩子有被爱的感受和愉快的生活经验。
2)父母是无法取代的依恋对象
3)回应不等于满足
父母不要把“积极”做成“立即”。用简单的回应让孩子在有希望的等待中忍耐几秒钟,对孩子心理健康、智力发育、将来交往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静静陪伴,让孩子自己选择
孩子一岁半以后,渐渐自我意识养成,希望摆脱大人的限制,自主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比较强烈。
①孩子独自玩耍时,父母错误做法,损伤了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动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对成人不信任,自身失去安全感。
A过度保护,孩子想去的地方、想玩的东西严令禁止;例如“太脏了”、“太危险了”等
B干预,不管孩子是否愿意,控制孩子行为或为孩子提供帮助,甚至言语威胁。例如“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这样做不对,妈妈帮你做”、“听父母的话,给你买玩具”。
②父母正确做法,让孩子有安全感,感情和智力的成长就越快。
A孩子需要父时(呼唤父母),父母及时参与,根据孩子需要给予回应和帮助;例如从小鼓励孩子“发言”,他长大以后才会愿意和他人更多交流。
B孩子不需要时,父母就坐在旁边干点儿自己的事情,做到静静培养,渐渐地,宝宝就能独自玩耍,只要听见大人的声音或者知道大人在自己身旁做事,就放心了,这是孩子的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表现。
孩子最原始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来自于家庭。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回到童年,在陪伴
孩子的同时,用最真诚的爱去关注、爱孩子。当孩子的心理需要父母关爱时,父母能够及时给予,会使孩子心灵充满安定感,身心健康地成长。“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那个孤独成长、在森林中迷路,历经磨难却又不断渴望找到自己的家的独生小孩”
作者:冯笑笑
邮箱:doudingmother@163.com
上述均为个人观点和育儿经验,希望这里和大家分享。
文章为作者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截载、摘抄、作者的内容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