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坚持这件小事》中,通过阅读《微习惯》,我将自己的习惯都转化成微乎其微的一步,也就是以下五个:
1.健身——做一个天鹅臂的动作;
2.午睡——打开躺椅——拿出眼罩戴上——躺下睡一分钟;
3.阅读——看Kindle四号字的一页;
4.写作——根据看了的内容写下一句话的感想;
5.英语——把写下来的这一句话翻译出来。
4月4日-4月10日这一周,我首先尝试了健身的微习惯养成,果然很多事情还是要在实践中发现益处与问题。
我所设定的做一个天鹅臂的动作,是最小的一步,没有比这再小了的,总不能做半个吧?这的确符合书中描述的“微习惯几乎不会消耗意志力”,做一个天鹅臂,多么轻易。但是也因为这么轻松,在4月6日,虽然脑子里飘过天鹅臂微习惯,但是也想着“反正就一个天鹅臂嘛,晚一点再做好啦”,结果这一天竟然没有完成!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我的脸是懵的:“天哪,就一个天鹅臂耶,才保持了两天诶,我都没法坚持!”微习惯原本的随意做就能完美完成、长久保持成就感的系统,直接被我打破了。我对自己很失望,书中说的自我损耗极少、铁定能完成的微习惯,我都可以做不到。这时,一瞬间的负面情绪甚至比以往都多。
不过很快,我就从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进入自我反省的过程,并意识到两点。一点是这个“失败”的出现是有意义的,且在开始的时候就出现更加有益,它教我一件事:当你想到的时候,就去做掉。毕竟微习惯需要我们做的已经那么简单了,和想了一下也差别不大,为什么不直接行动?接下来的日子我都不再错过,有时候清早起来就先做几个天鹅臂。另一点是我设定的微习惯仍然存在问题,一个动作虽然容易,但也太容易了,做过和没做过不会有区分,因此我需要修改一下这个微习惯,以下是升级版:
1.健身——做一个8拍的天鹅臂;
对的,做一个8拍,也就是8个天鹅臂动作。为什么呢?首先,微习惯不是制定得越小越好,它既要能让我们完全没有压力地做到,又要有一点点意义,至少和没做的时候形成一个区分。显然,一个天鹅臂,和伸个懒腰都差不多,不能让我有完美完成的深刻印象,而8拍的动作至少在身体和心理都能留下痕迹。此外,一整个8拍,是带有节奏和韵律的,这样才能使运动出现惯性,会让我更顺畅地继续“额外”的动作。一个8拍也是产生运动惯性的最小值,最好的当然是做4个8拍或以上。等到身体“苏醒”了,热了起来,就可以按照视频里的步骤做更多的天鹅臂动作。
4月11日-4月17日这周,我在健身微习惯的同时,加入了第二个微习惯:
2.午睡——打开躺椅——拿出眼罩戴上——躺下睡一分钟;
第二个午睡微习惯的设计就很不错。因为在办公室午睡,一般没有床可以直接躺,躺地上也不实际,所以用到了“打开躺椅”和“拿出眼罩戴上”的微步骤。懒癌患者们应该很能理解,其实打开躺椅,才是午睡这件事中最自我损耗的一点。把目标先定为打开躺椅这一个步骤,相对脑补出很多情节的“午睡”二字,明显要好操作一些。等到真的打开躺椅后,戴上眼罩(有些小伙伴可能连这一步都不需要)、躺下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了。而且,一旦真的躺下了,我们也就懒得马上起来了,怎么可能真的只睡一分钟,你说对不对?用一种懒癌来对抗另一种懒癌,还挺好用的哦。
接下来4月18日-4月24日,继续加入第三个微习惯:
3.阅读——看Kindle四号字的一页;
这一点如果是看休闲读物,那不要太容易,不过我指的当然不是看小说。小说很好,我也在成长过程中看过非常多的言情、推理等各种风格的故事,其实它们在情节当中也会渗透一些“大道理”。不过很多时候,比如网络小说,至少看十本,才有一本对于我是有意义的或者适合我的。一部小说就很花时间了,而花数倍时间在我认为没那么好的小说,也是醉了。因此,一些比较“理性”的书才是这次阅读微习惯中的重点,像是个人提升(包括正能量,习惯养成,改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原版书、哲学、通识、名著、自传。其实像名著、自传都是我以往最不爱看的类型,在看了那么多年比较局限的书后,我也想继续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拘束在小众的思路当中。
Kindle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子书载体。我曾经组织过一场线上的英文辩论,当时作为论证纸质书比电子书更好的正方辩手的我,在辩论中输给了支持电子书的反方,并且被对方安利后买了Kindle来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最在乎的就是电子书用眼伤眼的问题,无论是手机还是pad,这都不可避免,但是Kindle的存在很好地缓解了这一点。
本来就喜爱阅读的我,养成这个习惯没那么难。为了更容易完成这个微习惯,在这一周我仍然阅读的是《微习惯》这本书。相较来说,阅读这件事比运动会更快有惯性,看四号字的一页差不多就会让我有继续看下去的冲动。这看起来似乎都不能算养成!尽管在此之前我并没有每天做到这一点。于是思考之后的我,决定把后面的微习惯也放进来:
4.写作——根据看了的内容写下一句话的感想;
5.英语——把写下来的这一句话翻译出来。
将这三件非常容易的小事改为微步骤,然后合并成一个微习惯,我发现自己仍然可以轻松完成:
3.读写译——看一页Kindle四号字——写一句话观后感——翻译这句话。
好了,在过去的差不多20天,我将微习惯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重新列出适合自己的微习惯:
1.健身——做一个8拍的天鹅臂;
2.午睡——打开躺椅——拿出眼罩戴上——躺下睡一分钟;
3.读写译——看一页Kindle四号字——写一句话观后感——翻译这句话。
尽管时间很短,但我意识到这些微习惯已经开始慢慢改变我的状态。我在昨晚睡前猛然记起自己还没做天鹅臂,于是赶紧做个8拍,然后心满意足地睡去了。这些微习惯的养成带给我两种积极的感受,一种是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完成了这项任务,而不再去关注其他恼人的事情,帮助我更好地睡眠,另一点在于让我相信自己其实不是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我也可以坚持做一件事,以前没能做到,只是因为“策略”不对。
我还会在往后的实际操作中继续修正我制定的微习惯,并且在它们完全养成后,建立新的微习惯。在文的最后,推荐和我一样有懒癌的小伙伴们阅读《微习惯》这本书,如果你嫌弃它很“废话”,那就跳着读,只读对你有用的部分。真的,虽然它很“理性”,甚至会有些枯燥,但你真的可以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