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立场.思考
一一张宗海《语文老师看奥运之全红婵篇》读后感
曲赣江
我脑瓜转的慢,缘于长期睡眠不足,穷折腾。今儿个一早,脑瓜就被蛛网缠了,扯不清,挣不脱,蜗牛驮着壳都爬了老远一截距离时,我才被窗外雨声稀里糊涂勾出薄被,天凉好睡。
工作后,几十年间几乎没吃过早饭,每每从梦境辗转醒来,不好意思吃,也买不到,中不中晌不晌的,收摊的收摊,没营业的还不到开门接客时辰,苦哈哈的。寻常人生,一日三餐。我比人每日少一餐,以一生该吃的餐数,是不是意味着咱还年轻?又或多活几载虚度光阴?这样一想,释怀了。这时,我理解全红婵“吃点好的,辣条。”
我是斗午饭时,读到宗海兄《语文老师看奥运之全红婵篇》,昨天则拜读了王生鼎兄《全红婵夺冠引发的思考》,略略想了一下,某个午夜,和文字倾诉衷肠后,迷瞪着双眼,还看了司马南的视频(这位话也多的很,好像地球离了他不转),也是如生鼎兄文字所说,分析全红婵夺冠后的种种。一夜间,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位“别人家的孩子”,艳羡的居多,看到红蝉刻苦、天分、机遇和拚搏的不多,恳析运动员在学习文化上忽略的,罕见。宗海兄这篇,是我有限的精力和视野中,仅有的一篇,弥足珍贵。
读《语文老师看奥运之全红婵篇》有几点感受:宗海兄沉静,唯有沉静才会关注喧哗深处的根本,才会探究红婵的文化学习,才会提醒“若有读书的孩子看见,从而有所启发,重视起语文,懂得了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宗海兄讲真话,“(提问)主宾搭配不当是中考、高考中常见考试内容……这样看来,是记者的语文水平令人堪忧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无独有偶,就在不久前,皖西小说家流冰也在感概,不少作者被小视频耽搁了,在语言上没下大功夫。
宗海兄的另一个寄望是美好的,“多么希望全红婵能有时间读书,还能不丢最初的纯真啊。”立足职业和长远目光,这才是对全红婵最美最真地祝福。运动员因长期强化运动,多有伤病,能真正改变全红婵未来生活的,终归还要落实到学习文化上。想到一个相似的声音一一滇西教师张桂梅。
一位扎根贫困山区教育,致力创办一所完全免费的女子学校的老师一一张桂梅。 63岁的张桂梅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12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张桂梅说,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
记得一次,某教育专家批评张桂梅的教育方法,张桂梅回应:只有先考出山区才有希望,如果考不出去,未来山区这些女孩只能早早嫁人、生育,我要尽一切努力,让这些山里女孩飞出大山!全红婵仅仅是个孩子,语言纯真,而今登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真正飞出来了。以后,就是在文化学习上,努力再努力,不宜过于解读。
社会不良现象是多,诸如最近一段时间,全红婵家成了网红打卡之地,遭到各路人马的围堵。这中间,有提供免费医疗;有赠送房产和现金;有一夜之间路面硬化;有瞬间实现辣条自由;有从未登门的亲戚们来了;据说还被破例请进了家族祠堂,修进族谱……这些都是浮尘,会随时间散去。全红婵获奖后说过一句:跳完一个动作后,只想着跳好下一个动作。这就是专注,无论今天跳台跳水,还是以后学习、生活,有如此高度专注精神,全红婵必将开启全新的人生。从山区到体校,从体校到选拔进国家队,到代表国家出征奥运夺冠,是全红婵的天赋、努力和机遇,这些不是送礼走关系能达成的,何况家徒四壁的全家也无力弄这些名堂。
张宗海老师没有跟风,独辟视角,立足语文教育,讲真话寄希望,令人感动。作为一名曾长期在金寨山区执教的老师,平日很少分散教学精力写文,这时发声可谓用心良苦,诚如所说“若有读书的孩子看见,从而有所启发,重视起语文,懂得了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也算我的功德一件了。”
也许,宗海兄想籍家乡文学平台《光慈文学》,给山区家乡的孩子一点提示吧:专注、用心学习,奔向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