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3000字|建议阅读时间15分钟
All happy families are like one another; each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绝不只是一场被搬到医院上演的家庭暴力
撰文 | Dr.Li 图文排版| Dr.Li
那一天晚上,下了班正在厨房准备晚餐,然后一通电话让我陷入沉思……是科室一位值班护士打电话过来的,说我的一个病人的丈夫醉酒后给他亲身儿子下跪,然后是女儿和爸爸的互相撕逼、拳脚相加,还好后来没造成太大身体伤害。我听完很心酸,想起当时这位患者刚入院时询问病史,患者女儿曾跟我说他爸在家一喝酒就打老婆、孩子,家庭关系一直特别糟糕。
这只是一场被搬到医院上演的家庭暴力,而“家庭暴力”这个名词并不陌生。
全国妇联有数据表明,全国2.7亿个家庭里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遇家庭暴力。
而很多人(通常是女方)在遭遇家庭暴力后会因为对方的表示出悔意而原谅、惧怕离婚或者认为家暴是不光彩的事情,采取对外隐瞒,一忍再忍的方式,让施暴者继续变本加厉,反复遭受家庭暴力的伤害致精神异常、身体伤害甚至被死亡,或者在忍无可忍的冲动下,以暴制暴,导致家庭万劫不复,甚至酿成命案毁了自己。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的暴力,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通常弱势的一方会成为暴力受害者。
家庭暴力的形式多种,其实可以简单理解直接暴力和冷暴力:
直接暴力
殴打、捆绑、禁闭、残害……
冷暴力(情感暴力及控制行为)
——更为隐蔽
恶语相向
冲你大吼大叫
忽冷忽热
故意羞辱,使人难堪
干涉你正常的社交
干涉你的衣着选择、日程、喜好等等
表现出极度不信任(甚至会要求获得社交软件或邮箱密码、翻看短信及通话记录)。
跟踪和监视(包括现实实施的跟踪或透过社交媒体、定位软件、其他朋友、频繁的电话信息询问行踪等)
威胁
让你对其产生恐惧
家庭暴力绝不仅仅是仅仅可以用施暴者工作压力大、醉酒、或者是受害者犯错这种原因可以敷衍解释的,很多情况还关乎施暴者自身的家庭教养、人格、修养、受教育程度有关。
探讨家庭暴力的原因我想并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重点,我想讲的是:
1、如何在婚前发现对象有暴力倾向而避免这段悲惨的婚姻?
2、还有经历了家庭暴力后该如何挽救彼此的关系?
如何在婚前发现对象有暴力倾向而避免这段悲惨的婚姻?
和疾病重在预防一个道理,对于家庭暴力,如果能够在婚前就识别对方的暴力倾向,及时止步,那也许就能避免自己将来遭受家庭暴力,不过,人总是善于伪装的,所以许多婚后施暴者在婚前未必会表现出较明显的家庭暴力倾向,相反可能会伪装得特别温柔和体贴。
所以接下来Dr.Li要来教你们如(HU)何(SHUO)辨(BA)别(DAO)渣男(女):
关注家族史,从小生活在家庭暴力的家庭中的小孩子,耳濡目染父母间的恶语相向及拳脚相加,在不健康的成长环境中会在潜意识深处埋下暴力的种子,即家庭暴力具有传承倾向,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那找对象时,除了关注对象本身,还要关注下他(她)的家庭关系。
警惕打着爱的旗号的冷暴力行为,比如过分在意对你社交,或者要求对方无所保留,希望24小时了解你的动态,像这些行为会使人在情感上特别有压迫感,感觉自己没有空间及不被信任,而这种冷暴力行为通常会被披上“太爱对方”的旗号,对于自己的对象表现出这样子的行为,我想,你应该小心。
远离忽冷忽热的恋爱关系,如果一个人在恋爱中始终表现没有正当理由的忽冷忽热、忽远忽近的态度,只能说明对方心理障碍或对你并不够重视,这种恋人关系也需慎重。
远离性别歧视者,家庭暴力的根源很大程度和性别歧视相关,所以如果你正在交往的对象表现出很明显的性别歧视,那果断放弃另谋他人吧,因为这种连伪装都不屑的性别歧视者通常性格扭曲,无可救药,正无可避免地走向家庭施暴者。
总结起来,恋人之间保持日常联系,为彼此做出某些改变和妥协,都是正常的。但这些都是在一定的范围里的联系和自愿的改变,一旦过分越界,给对方造成困扰和不适,那么这段关系就不健康,那么你的交往对象就该被重新审视。
经历了家庭暴力后该如何挽救彼此的关系?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既然都遭遇家庭暴力了,为什么还不离婚,为什么不求助法律,我想如果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的确如此,为什么不离婚或报警呢?
在2001~2012年之间,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牺牲的美国大兵总数是 6488人,而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被配偶或前配偶杀死的女性,是11766人,这个数字为美国牺牲大兵人数的两倍之多,令人触目惊心。那么,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家庭暴力的严重性以及在暴力中死亡的女性人数之多,想来只会更心寒。
美国人在我们的印象里不是法律意识非常强,个性鲜明,一言不合就离婚的那种么,为什么她们被侮辱、虐待及殴打,甚至被威胁杀害还不肯离开呢?
因为害怕。一项国外的数据(1986)研究中,被杀害的女性中,有四分之一是在分手后被杀死的,还有四分之一是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杀害的。事实上,在许多家庭暴力中,施暴者将配偶视为所有物,除了对其进行肢体暴力,还进行恐吓、威胁:一旦是受害者胆敢离开就对其或家人进行杀害。
因为没钱。离开了就要面临衣食住行各种问题,如果没有钱,无法保证自己及孩子的生存及教育问题,那么受害者就会难以做出离开的决定,继续挣扎在噩梦中。
因为求助无门。亲戚或朋友一般劝和为主,认为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更何况孩子都那么大了;执法机关通常会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问题,内部调解就够了不予受理。
因为她们认为一切都会好起来。虽然眼前这个红着眼睛暴打自己的男人很陌生,可是以前浓情蜜意的时光并不是说忘就忘的,她们会想他只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或者酒精的缘故,只要再忍忍等他停止暴力就好了。
因为施暴后的“蜜月期”。通常情况下,在暴力过后,施暴者会表现出悔意,显得特别温柔,让受害者造成回到最甜蜜的时期的假象,而每每如此,受害者就会被感动,主动为对方的暴力行为寻求理由开脱,比如:他打我是因为太爱我/太嫉妒/太在乎的缘故。然后周而复始。
不过遭遇了家庭暴力是不是就该一拍两散,夫妻间难道少得了磕磕碰碰么?如果因为某些事件一时情绪无法控制,导致了程度不算太恶劣的言语或肢体冲突,事后双方又能够静下心来互相坦诚交谈,解开心结,并在日后的相处中互相尊重呢?
通常引爆家庭暴力并贯穿始末的最重要的能量点是“情绪”这个东西,不论是因为工作压力、社交压力或者是对方的一些“不良”行为,一旦给自己带来了厌恶、不满或者生气等等不良情绪,就会被表现出来,并影响对方,且反复被放大,最终带来一场无可避免的冲突,不管是言语上的或者肢体上的,对于夫妻情感都是一场不小的灾难。
假设一方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影响对方前就停止,就不会有后来的冲突;又假设,如果一方在观察到对方的不良情绪后能换位思考去理解对方的情感需求,并满足之,从而避免不良情绪放大,那么也不会有后来的冲突。
因此:
▼
控制好情绪,是制止家庭暴力的第一步。
善于换位思考,去理解并满足对方的情感需求,是制止家庭暴力的第二步。
许多时候,因为小时候的成长的一些伤害会在潜意识里给我们带来缺爱感或者不安全感。哪怕是那些已取得很大社会成就的人,也会在潜意识中出现缺乏爱的不安全感,所以通过发泄情绪来表达不满或索取关注,以此填补内心缺爱的空洞。但往往当事人从意识层面却没法意识到自己的情感需求。
所以,制止家庭暴力的第三步是深入了解自己及你的伴侣,一旦深入了,就会懂得并坦然,也会更磨合更珍惜彼此。
一旦出现冲突,就应该在冲突过后冷静下来。直面彼此并敞开心扉,好好把事情说清楚,取得对方的谅解及理解,并在日后不再犯错。
所以,制止家庭暴力伤害的第四步就是直面伤害。
以上四步只适用于在普通情况下两人之间小频率的没有太大造成太大伤害的家庭冲突的情况。
但是如果你碰到的是一个人格扭曲、极端暴力狂,反复对你进行肢体、精神暴力,并实际实施恐吓、威胁及迫害,手段残忍,甚至在暴力冲突中有生命危险,那没啥可考虑的,寻求法律援助并解除婚姻关系才是上上之策。
对我有兴趣的人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出日着积落雨粮] ID :LittleDream-er,更多的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如需引用请注明本公众号[出日着积落雨粮] ID :LittleDrea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