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这本书最早出版于2010年,问世近十年来,广受学界好评和读者欢迎。

可以说,这是一部了解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作品。

无论你是学生、教育工作者,还是终身学习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为什么对很多人来说,学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信除了少数学霸以外,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回忆起自己上学、考试时的情景,多多少少都会觉得并不轻松,有压力。

不过,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觉得学习,尤其是在吸收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时,感到压力和痛苦,其实,一点都不用感到愧疚和自责,因为这是人的天性决定的,绝大多数人都和你一样。

大量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确生来就具有好奇心,但是,我们不是天生的思考者,相反,我们还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

如果我们都这么不擅长思考,那我们每天要处理那么多的事情,像是怎么把工作完成好,怎么和别人沟通等等,这些是怎么做到的呢?

当我们想要完成一项任务时,首先启动的,并不是理性思考,而是之前的记忆。

也就是说,大脑工作的一个特点,是依赖记忆的“自动驾驶”模式,而不是高度集中的思考。

但学习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会让大脑保持超负荷状态。

尤其是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那种挫败感和疲惫感会让人感到深深的恐惧和压力。

那大脑的这种工作特性,具体是怎么影响到我们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

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克服这种不适感,成为了令人羡慕的“学霸”呢?

作者丹尼尔·T.威林厄姆。

他是哈佛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博士,目前任教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是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资深专家。

第一部分,我们重点说“记忆”,为什么我们很难记住所学知识?

什么才是帮助记忆的有效方式?

第二部分我们说“理解”,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如此困难?

第三部分说的是“练习”,重点回答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在否定却又离不开的“题海战术”,真的有用吗?

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上学,又或者说,学习之所以对觉得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原因是人类天生好奇,但并不是天生擅长思考。学习是需要思考的,但人类的行动更多依靠记忆。

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困难,是因为我们通过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大脑倾向于选择具体的知识。

所以,想要理解地更好,就要去掌握深层知识。

反复练习,是掌握深层知识、加强记忆的一项最佳途径。

那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在我们的头脑中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为更加深入和高阶的学习做好准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