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训练之33-常识来自哪里

常识是生活的基础,来自那些不言而喻的意识。比如东西南北方向感,一日三餐早睡早起,与人为善和气生财。

也许从常识获得来看,有先天的,具有生物特性。比如衣食住行的满足,安全感的获得,这是保证个体可以活下来的基本本能反应,也类似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论中的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对于这些基本需求的追求和满足,体现为常识,如同古人说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婴儿刚出生就自带成长必杀技,按照津巴多心理学说法,“新生儿与生俱来的能力包括找到营养物质,与他人互动以及规避危险情况。”趋利避害的常识已经表现出来,找吃的,找提供吃的,找放心吃的地方。

很多一两岁幼儿喜欢逃开大人手臂,飞快去跑,有经验的人就说,别在后面大喊忙追,大人不着急幼儿就会慢下来。至于最担心的安全,也不用担心,自有躲避意识。的确如此,我还记得过去带着三四岁孩子出门走在人行道,突然他跑向我紧紧靠着,原来远处来了辆车,估计没见过害怕了。

同时,毫无疑问常识也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用马斯洛理论说,包括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价值实现需要。体现到生活中,当然个体表现不同,各人层次不一致。

比如家庭教育有的习惯打骂,有的不由自主的溺爱,还有放羊教育,如同老人说“树大自直”,小孩子嘛不用太在意大了就懂事了。这个常识往往是家长小时候或者读书看报得来的理念,更确切说也许与特质有关,比如有人天生喜欢孩子,有的不愿意细心照顾。

至于我的感受,总是担心孩子受到心理创伤,总是有意无意的宽容宽待孩子,不忍心看到孩子受苦。这在心理学家眼中,属于四种家长类型的“民主型”“宽容型”,情感链接好,但是容易缺少规则意识,自律性较低。

当然具体到家庭教育,还是要结合孩子特点的吧,没有什么理论的绝对正确。按照常识培养最重要,即“不成才要成人”“要成才先成人”,成人就是不偷不摸品行良好的孩子罢了,很简单。

这些看似容易,其实也不简单,因为这个常识都是来自后天学习,用津巴多心理学上面那个说法,后面接着还有半句话,“但是,婴儿的发展能力更多地依赖学习”。

常识可能是错误的,毕竟我们不是科学家,无法搞个科学实证,生活来说也没必要。如同李老师说的,“有效大于正确”。

本质上,常识就是生活自动模式,图式指引的结果,自动导航般让我们更轻松生活下去。

问题是,要保持觉察,最大的常识是对人性的尊重和遵从。

很多似是而非的常识,检验合理与否要看是否符合人性,尤其“站着说话不腰疼”时候。

由此可以推断,那些缺乏常识的人难以意识到缺乏常识。书本学习远远不够,还要实践中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一只闯入河里的马, 惊醒浪花激起的蛙, ...
    女文青的小诗歌阅读 379评论 0 1
  • 记不起是什么时候,打开了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扉页,只知道昨天,才三三两两的把这本书看完。说看,其实是...
    刘秀霞阅读 251评论 0 0
  • 中午后,开车去上班,过红绿灯时,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我的车穿插到一辆白色的车子前面,停在他的前面,脱到空档,等灯跳...
    台州韩瑛阅读 173评论 2 0
  • 真假话你听不懂 英语老师说,7年纪上下,8年纪上下,英语单词,词组,重要句子背诵,中考前默写……说完就走了…… “...
    刘小兔子阅读 154评论 0 0
  • 我看见了树上有一群小鸟,就给他们起了个名字,一半叫叽叽一半叫喳喳。然后我就树下大喊一声:“啊”! 小鸟们就扑啦的...
    雯宝小吃货阅读 420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