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生命里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工作,是每一位农行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服务三农,做好普惠金融的生动体现。作为农行人,在扶贫攻坚中,我们不渴求能从贫困群众那里得到什么,而应该思考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扶贫攻坚,不仅是各级政府艰巨的任务,也是农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自2015年以来,我行紧跟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一方面从产业上支持地方扶贫攻坚,先后贷款近3亿元支持锁口水库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与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合江县福宝镇燕口村结成帮扶对子,开展精准脱贫结对帮扶工作,采取多种金融服务措施,助推燕口村村民脱贫致富。
在扶贫攻坚中,处处留下有农行人的身影;在金融扶贫的道路上,定格了许多让人感动的场景。我行党委书记、行长徐小平既要统筹全行业务经营工作,依然坚持定期进驻燕口村开展扶贫;分管副行长更是将其作为一项常态化的重点工作,和县政协、妇联的同志们一起走村入户;我们一个部门经理眼睛高度近视,依然坚持下乡,拄着“拐杖”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甚至,我们有一名怀孕数月的女同事,挺着肚子依然坚持发放助农扶贫贷款。为了做好精准识别工作,解决错评漏评问题,哪怕是群众提出的一个异议,一点看法,我们都格外重视。为了确保精准,按照“一看粮,二看房,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再看有没有因灾困,家里有没有读书郎”等识别标准,我们在村干部带领下,曾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几个小时,就为了去调查群众提出的“某某人家里在场镇上买了房子,不该评为贫困户”、“某某人家庭很恼火,但是他老母亲好面子,不承认家里穷,生怕别人说自己家庭不好,四十多岁的儿子讨不到媳妇儿”等等异议。我们经历过了“白加黑”、“5+2”,翻越过莽莽大山,也曾在泥泞的道路上摔过无数次跟斗,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不怕群众说你不好,只怕自己做的还不够好。以前有群众对扶贫工作持怀疑态度,愤愤地说,“你们这些当官的,下乡搞扶贫就是假把式,不是送两袋米就是送两桶油,除了这个,还能干什么?”。群众说的或多或少也反映了我们在工作中存在问题。但是,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不是推诿,而应该去反思,究竟怎样才能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扶贫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要通过思想上的帮扶,行动上的帮扶,情感上的帮扶,避免贫困户成为政府的“啃老族”,政府却成为贫困户的“空巢老人”;要让困难群众真正意识到,扶贫不是教懒群众,而是带动群众,关键是要让自己动起来,钱包才能鼓起来,日子才能富起来,才能解决贫困的代际传递。
合江镇柿子田村八社村民宋华春就是一名值得称赞的帮扶对象。他因常年生病,妻子又缺乏劳动力,加之还有年迈的父母,两口子都是本分老实的庄稼人,家庭情况很糟糕,被纳入政府扶贫对象。我行领导多次带队进驻该村开展扶贫调研,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宋华春勤劳肯干,在种养殖方面有一定的经验。虽然身体不好,但他依然没有放弃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现状的决心。他曾尝试过用自己的房屋作抵押,贷款开办养殖场,无奈农村房屋不符合贷款条件,只好作罢。我行在了解情况之后,向其介绍了我行农户小额扶贫贷款产品,通过客户经理为其制定信贷方案,快速为其办理了授信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起初,他还将信将疑,认为一个贫困户没抵押没担保,肯定没办法贷下来。但是,扶贫,我们是认真的。现在宋华春一家已经将这笔资金投资建设了养殖场地,经营已经步入正轨,并形成一定的规模,预计每年至少能实现3万元的年产值。实现脱贫增收,解决温饱问题,奔向小康生活指日可待。他说,“以前穷的吃不起饭,现在好了,温饱问题解决了,有了农行的贷款帮助,就能拿出干劲儿搞养殖了”。
这些,只是我们在扶贫攻坚中的一个缩影,助力扶贫攻坚,农行人永远在路上。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扶贫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细水长流的付出。我行将持续提供资金支持像宋华春这样思想上渴望脱贫,行动上实践脱贫的困难群众,让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们坚信,在合江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下,通过我们的努力,必将实现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脱贫攻坚助富梦。(农行合江支行 张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