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孩子开学了,也跟着读了一下《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代大儒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讲述了他艰苦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其勤奋学习。

宋濂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令人动容。

文中第一段写大儒宋濂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

借书之难写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求师之难写虚心好学的必要,生活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学有所得,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

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反面强调了勤苦学习的必要性。

通过鲜明地对比,很清楚地看出当今太学生在读书、求师、生活等几个方面,都比自己当年的求学条件优越得多,但却业有未精,德有未成,认为关键就在于这些太学生既不勤奋又不刻苦。

第三段便明确地写到马生,说明了写序的目的,这就是“道为学之难”,“勉乡人以学者”。

因为劝励的内容在上两段中已经写足,所以这里便只讲些推奖褒美的话,但是殷切款诚之意,是不难让人心领神会的。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学之意是力透纸背的。我们小时候的年少无知,理解不了《送东阳马生序》作者苦读的深意,也理解不了父母日日的唠叨。

我们一点点长大后,经历了生活的摸爬滚打和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经历了人事的纠结和生活的砥砺,承受了不得不承受的生命之重,才恍然醒悟,学习原来是人生最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啊!

想想如今离开学校好多年了,但不管情绪情感如何,想想每个老师教育学生的心情和宋濂在文字中流露的劝导之意,如出一辙,感同身受。

再想想那个试图叫醒那时年少懵懂的你,而你却从书桌上睡眼惺忪地抬起头来,还嚷嚷着嫌老师太吵太烦。语文老师要求的背诵全文,也懒得背,老师批评一句,你还要顶撞十句,还理直气壮的。

直到中年以后,经受经历承受了生活的风风雨雨,才明白当年老师说的是对的;宋濂说的也是对的。那么,唯一错的只有自己了。

如今的我们早已华发丛生,苟且生存,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再回首重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感叹真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感觉“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见已是书中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东阳马生的一篇文章。 读了此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没有经历苦难的...
    滴水穿石910阅读 74评论 0 1
  • 送东阳马生序是初中的时候学的距今已有七八年了,内容也记得不全了。但有时嘴里却还能背几句,“天大寒,砚冰坚手...
    林楦阅读 1,526评论 3 9
  • 有这样一位人——趋百里外;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负箧曳徙,皲裂而不知。 他从不喊苦,从不羡...
    悦阅空间阅读 540评论 0 2
  • 余幼时即嗜(shì,爱好)学。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每假借(同义复词,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起源矢量阅读 1,006评论 1 2
  • 少时背诵这篇文章,奈何当时不知忧愁,只顾着咿呀学语背来应付老师。 将近而立之年,再品这篇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颇有...
    花儿这样红阅读 524评论 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