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孤儿,我认识他那年他五岁,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国贫县偏僻乡镇中最边远的村屯。他出生不几日就被亲身父母遗弃荒野,命悬一线,被一位好心人捡回家,好心人是挖煤的矿工,因为贫困,三四十岁还未娶上老婆。只能把孩子送回乡村给父母抚养。一个月后,发生矿难,好心人被砸断下半身,被痛苦折磨一周后离开了人世,赔偿不到一万元,不够买头壮实的黄牛。
二老生活的山村都是喀斯特山地,在一个国贫县最贫困的山村,村里没有一分稻田,坡地种植的玉米也不够吃一年,欠缺的口粮要靠亲戚或政府的救济。老人还有两位出嫁的女儿,大女儿神经不太正常,嫁在隔壁村屯,两位女婿靠打临工生活,日子也不宽裕,能给二位老人的帮助也极为有限。村里面没有通公路,要走路一个多小时才能到他家。孩子很矮小,胆怯而羞涩,因为不太能听懂普通话,他很少开口说话。
我们见面后的第二年,他的养爷爷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去世,后来他给我说,爷爷最后的话是要他好好读书。爷爷过世后,他和养奶奶最主要的现金收入就是奶奶几十元的低保和公益机构每个月100元的资助,为了改善贫困老人生计,我们把孤老组织起来生产手工产品增加收入,在村里面我又见到了他,他已经在村小学读书,喜欢吃五毛钱一包的辣条,穿一件肮脏的蓝色羽绒服,没有丝毫礼貌,见面也不会打招呼。
又过了一年,他来省会参加留守儿童夏令营,第一次在餐厅吃饭,晚餐一顿连吃七碗,又吃了饭后冰淇淋甜点,夜宵还吃了几个花卷。然后半夜在空调房拉肚子,拉在裤子里和床上,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他,那一年他三年级。
再过一年,养奶奶摔跤后瘫痪,奶奶无人照顾,机构的秘书长帮助联系县城的廉租房,奶奶和二女儿去了县城的廉租房,他也从村小到城关的一个小学读书。我专程去县城看他和奶奶,养奶奶状况很差,四肢完全萎缩,躺在床上无法坐立,看见我们只会哭,廉租房没有通上水,洗澡冲凉都要去远处提水,他衣服破旧,头发很长,还喂养了一只土狗。学校离廉租房很远,读书需要走路一个多小时,我带他去理了头发。那年,他准备升五年级。
又过了一年多,奶奶在2017年6月底过世,苦难的一生终于得到解脱,机构安排志愿者去帮忙操持了后事,也送了一点钱。奶奶去世后,他刚好放假,没有地方吃饭,只能去大姑家帮忙干活,还要给大姑的小孩做饭。有几个人曾经想收养他,但后来都嫌年纪太大,再没有下文。8月,我再次进村,去看他的近况,村村通的水泥路刚修到他大姑家,不用再走路。公路蜿蜒而艰险,车行到山顶,远远就看见他和另一个小孩在低矮的平房前的玉米地里劳作。车子下山,停稳在他面前,他脚穿凉鞋,腿上布满蚊虫叮咬后抠破伤痕,头发很长,分不清颜色的长袖T恤已经有两道破口,单手抱在胸前给我说“奶奶已经不在了,你知道吗?”,我回答他“我知道,你未来有打算吗?”,他沉默,我又问他“愿意跟我过吗”,他斩钉截铁的回答“愿意”,我说“那你去收拾东西吧”,就这样,他就成了我的儿子,我成了他爸。
历经波折后,终于给他办理好转学手续,9月进入南宁明天学校读六年级。他成绩在班上很差,接触后才发现,他不认识钟表,也不知道一块钱有多少分,一年分几个季节,分不清牛排和猪排的区别,甚至不知道中国的首都。因为口音和教育水平,他的拼音十个字基本错十个字,运气好能够对一两个。十月国庆长假,我们每天亲自花十几个小时给他补习拼音,好几次都要绝望崩溃,几个对他困难的发音,例如“车站”,要重复练习近千遍。终于到8号返校的时候,十个字可以对六七个,甚至八九个了。他自己也感到无比的兴奋,拼音初过关的第一晚,兴奋到半夜一点多才睡去。我和他的感情仿佛也增进不少,我们一起陪他走过一些难忘的日子。
这就是我和我儿子的故事,故事才刚开头,还有许多障碍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他的水平在我们接触的困难留守儿童里面,远远不是最差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我们,改进教育方法、陪伴这些孩子成长,他们的改变将是你们一生中获得的最好奖赏。在故事的结尾补一个小插曲,他原来在乡镇小学语文最好考试成绩没有超过50分,基本都是20-30分左右,而刚过国庆的语文测试,他在省城的学校考了59.5分,他说这是他语文考过的最高分。如果一个心灵开始觉醒,开始成长,那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