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是可以应用于老师和学生的一种对知识的总结、对比、分析的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思维导图,不仅能提升课堂的质量,更能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提升和内化。它能够反映出老师或者学生的思维,直观的反映了知识的脉络和体系。
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思维导图的应用就很常见。在单元的复习中,学生横向和纵向的总结知识,如果以知识点的方法归纳,就很难给知识进行梳理出整体脉络,前后关系和比较也很难呈现,最终知识的内化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于理科而言,思维导图能够比较容易的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把思维导图用到实处呢?可以尝试一下方案:
1,课堂师范。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句口号,若要落到实处,教师必须熟悉思维导图,并演示思维导图,以自我行动说明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老师在板书上直接呈现思维导图,将知识联系比较,所有的学生都能切实的体会到思维导图对于知识归纳分析的作用。或者设计思维导图的填空,让学生向其中填写关键词,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呈现在黑板上的思维导图,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模板,由于借鉴的案例不多,就需要老师课下做好充足的准备。
2,课上训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很多时候,学会一种思维要比学会一个知识点更加重要,所以,训练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就显得更为重要。
给学生在课上指定思维导图的目标,让学生完成。一开始训练时以简单的一节课或者一个知识点做思维导图,适当及时的指导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可作为一节课的小结,也可以做复习课上对于知识的归纳和梳理。如果表现优秀的,可以作为展示以作鼓励。
3,课后作业。
作业的分层次在思维导图上就能体现出。如果一个好的思维导图,即能让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而有些学生的思维导图只能自己看得懂,所以思维导图的作业虽然布置给所有学生,但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作用思维导图的能力也不一样,在评价时的标准就不一样,内在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看似统一的作业实则是分层作业。
将思维导图布置成课后作业,比较好的是单元总结,也比较适合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教师的批改,当然,批改量要比一般的作业要大,因为不仅要看思维导图的形式,更要注意表现的内容,侧重点是否正确,哪里可省哪里需要更多解释。但这种方法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不局限于课本,寻找课外资料,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也可以拓宽知识。
4,活动的建立。
要想学以致用,就在课上和课下都有练习思维导图的地方。
班里的一些常规活动,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些思维导图,用于分配职责,规则设定,活动评比。将学生所学到的思维导图用于实践中,更让学生体会到思维导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