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⑴
候馆梅残⑵,溪桥柳细,草薫风暖摇征辔⑶。离愁渐远浙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⑷。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⑸,楼高莫近危栏倚⑹。平芜尽处是春山⑺,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⑴踏莎行:词牌名。莎(音缩),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⑵候馆:迎候、接待宾客的馆舍。《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⑶草熏句:意谓在大好春光中却骑马作别而去。此句为变化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蒸”而成。熏:香气侵袭。辔(音配):马缰绳。
⑷迢迢:形容遥远。
⑸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
⑹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⑺平芜:平坦地向前伸展的草地。
【提示】
一、本篇属闺怨别情一类传统题材,通过写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抒发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二、上下片分言行者与居者。行者为游子,在早春时离家远去,因春色无限而生离愁,这是实写。居者为思妇,在闺中凭栏远望,思念行者,这是推想出来的情境,故是虚拟。从抒情而言,这是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把游子与思妇的闺怨别情相沟通,使抒情更为深挚。
三、本篇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春色之美,然后通过“摇征辔”一转,由春色之美转出离愁无穷,先扬后抑,情景反衬。以乐写哀,以情景之间的失去平衡来震慑读者的心灵。
四、本篇暗用典故,翻新旧意,既增加了形象的感情容量,又巧妙得了无痕迹。如首两句写梅残柳细,其中暗用典故:写梅,使人联想起陆凯自江南寄梅给长安范晔,含有怀意。写柳,又易与古人折柳赠别之举相联系,暗寓离别之意。
五、本篇结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因运用了递进层深之笔而著名。与之相类似的有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其共同特征是,将情景融成一体,在想象中更进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