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最好的一年》
迈克尔·海亚特
58个笔记
STEP 5 付诸实践
>> 在步骤1中,我们谈到,要创造最好的一年,首先就要升级观念,树立自我开放性观念,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步骤2讨论的是通过后向思考总结过去,在遗憾中发现机会,以及利用感恩优势培养富足性思维。
在步骤3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SMARTER目标管理原则建立成就型目标与习惯型目标的最佳组合,以及为什么要在舒适区之外设立目标。
在步骤4中,我们讨论了如何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在动力,以及防止迷失自己的方法,与朋友同行。
接下来在步骤5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将目标付诸实践。规划是基础,行动才是关键。
>> 13 成功多步走
>> 伟大并非来自一次冲动,而是由一系列小事汇集而成。
>> 确定目标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另一半在于采取行动。
>> 开头的艺术
>> 你只需要看到下一步就够了。不管是什么样的目标,一次都只能走一步。
>> 先做最简单的事
>> 一位励志演说家曾鼓励人们“吃掉那只青蛙”,意为先完成最困难的任务。这句话有它的道理:停止拖延,先做让你害怕的事,一旦完成了最困难的任务,剩下的事就简单多了。这个方法对克服拖延可能有帮助。但实现大目标、大项目的方法却恰恰相反,最简单的任务应该最先处理。
>> 设立目标要在舒适区之外考虑,但执行目标却要从舒适区之内开始。原因有几个,首先是动力原因。万事开头难。但如果你从最简单的事入手,就相当于降低了行动的门槛。大脑接受这个暗示后,就会很快开始投入工作。
其次是情绪原因。快速取得初步胜利可以振奋精神。
>> 最后是持久力原因。
>> 远大的目标总是看似遥不可及,因此你可能很容易气馁。解决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不适区的目标分解成一系列舒适区内的目标即可。
>> 寻求帮助
>> 外部资源有助于寻求方案、加快进程。外部帮助有很多种形式,不一定是专业指导,也可能是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一条播客,有可能来自朋友,也有可能来自陌生人。无论资源是什么形式,最终你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帮助,投入到行动中。
>> 非做不可
>> 不管你是独立思考得出行动方案,还是有人为你提供建议,你都要先把下一步行动规划进日程安排中。如果不把下一步行动写进日程表或任务表中,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去做。不要想着先把其他事做完,用一天中的剩余时间来做某件事。因为你永远都不会有剩余时间。
>> 还有一半
>> 定下目标只算成功了一半,只有行动才能成就最好的一年。
>> 14 激活成功
>> 激情是马鞭,理智如缰绳。
>> 触发器激活事件是能够将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简单语句或行为程序化。首先预测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或干扰,当特定事件出现时,触发程序被激活。
>> 陷在行为定式中很难取得进步。触发器激活事件能够打破我们的行为定式,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行动方式,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
>> 步骤1 找出最佳激活事件
>> 办公室电灯设置每天下午6点自动关灯,以实现每天6点准时下班的目标。
· 请助理每周帮我预订周五下午6点的餐位,以实现每周五晚约会一次的目标。
· 在计算机上设置宏指令,特定时间自动关闭所有程序,并打开我需要的唯一程序,以实现每天早晨祷告、阅读、内省的目标。
· 聘请健身教练,以实现每周一、周三、周五进行力量训练的目标。
· 清理冰箱及食品储藏室中的所有加工食品,以实现只吃健康卫生有机食品的目标。
· 请我的助理预约作者面谈,以实现每周阅读一本书的目标。
· 储蓄账户定期自动存款,以实现积累一定数量存款的目标。
· 为防止回家后再次打开电脑,不把笔记本电脑带回家,以实现享受更多私人时间的目标。
>> 步骤2 优化触发器
>> · 清除可能导致目标失败的诱惑。清理了厨房中所有的加工食品。不把笔记本电脑带回家里。
· 通过技术实现触发器自动化。在计算机上设置宏指令,为精神生活预留时间。办公室电灯设置每天下午6点自动关灯程序。设置储蓄账户定期自动存款。
· 委托助理为我激活触发器。助理帮我预订晚餐、预约作家面谈。
>> 步骤3 预测干扰,预置回应
>> 需要预测干扰事项,并提前计划好干扰事项的应对方法。
>> 若下午5:45之后电话铃响,则转接语音信箱。
若出门时同事找我聊天,则示意他明天再聊。
若下午5点必须参加会议,则告诉会议组织者我5:55必须离开会议。
若收到重要邮件,则在5:30前回复,5:45后不再查看邮件。
>> 步骤4 及时调整策略
>> 15 可视化是关键
>> 对于一件好事,重复或回顾两三次也不为过。
>> 你现在已经有两个仪表:(1)根据总目标设计后续步骤的简单程序;(2)一系列触发器激活事件。现在你需要再增加一个:定期目标回顾程序。
>> 回顾目标与动机促使我们不断对目标实现进度进行思考、检查、分析,有助于提升决心、培养灵活思维。
>> 我将目标回顾分为三个层次:每日回顾、每周回顾、季度回顾。
>> 每日回顾
>> 首先列一个简单的目标列表。你可以使用纸质笔记本或规划簿,如我的“全幅对焦规划簿”,或是“印象笔记”、Nozbe等电子笔记本。你甚至可以把目标列表框起来挂在墙上
>> 每日目标回顾的作用就是建立总体目标和日常任务之间的联系。在浏览目标列表的时候,我会思考下一步行动。我会问我自己: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才能离我的目标更近一步呢?我用目标列表指导任务列表,但是任务列表不能太多太杂。
>> 每周回顾
>> 每周回顾有三个重点。第一,思维与情感始终围绕初始动机。相信你通过步骤4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动机。但明确目标不是为了空谈,而是为了记住自己出发的理由。只有这样,才能在每次想放弃的时候坚持前进。
>> 第二,每周的回顾都是一次微型的事后回顾。
>> 第三,通过每周回顾对下一周的任务形成大概印象。
>> 我认为这是获得动力并保持动力的最好方法。“每周三大事”确定了下一周必须取得的成果。“每周三大事”和“每日三大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每日三大事”以“每周三大事”为指导。总体过程如下:总目标→后续步骤→每周三大事→每日三大事。
>> 从总目标到日常任务,我们的目的就是以目标指导行动,保证每周都在不断向总目标靠近。我设计了“全幅对焦规划簿”,其中的“目标-任务”布局能帮助使用者形成清晰明了的思路。但不管你用的什么工具,只要每次都用心总结,回顾的过程就会像一幅线路图,带着你一步步实现目标。
>> 季度回顾
>> 在季度回顾的过程中,你可能有五个选择:
1.庆祝胜利
2.重新开始
3.修改目标
4.删除目标
5.替换目标
>> 在季度回顾中,我建议用决策树的方法进行选择:
如果已经取得完全/阶段性胜利
庆祝胜利
如果还没有取得任何形式的胜利
重新开始,努力实现目标
如果不能重新开始
修改目标,然后追求修改后的目标
如果不能修改目标
删除目标
如果已经删除目标
用另一个目标来替换上一个目标
>> 为什么要庆功?
>> 庆祝是对努力的认可,也是完整的有意义的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
>> 第五步 行动计划
1.将总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后续步骤
不要被“吃掉那只青蛙”的说法蒙骗。设立目标在舒适区之外考虑,执行目标从舒适区开始。先完成最简单的任务。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外界帮助。快速取得初步成功能为后续行动带来动力。
2.运用触发器
找到最有效的激活事件。利用杠杆效应,借助简单的任务完成困难的任务。不要依靠自己的即时自控力。通过清除诱惑、自动化、委托授权来优化触发器。
你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干扰事项,所以要预测干扰,预置回应。关键就是在被干扰事项打乱计划之前先想好应对策略。如果应对策略效果不佳,则调整到满意为止。
3.安排定期目标回顾
每日浏览目标列表,确保心中有目标,并在浏览时思考当天的具体任务,也就是我说的“每日三大事”。
在每周回顾中重点关注主要动机。对前一周的任务进展进行一次快速的事后回顾。审查每个目标的后续步骤,并确定接下来一周必须取得的三个成果,也就是我说的“每周三大事”。用“每周三大事”指导“每日三大事”。
在季度回顾时,建议重新走一遍“5步实现新年目标”流程。重点如下:(1)如果已经取得完全或阶段性的胜利,就庆祝自己的胜利;(2)如果还没有取得任何形式的胜利,就重新开始追求目标;(3)如果不能重新开始,就修改目标;(4)如果不能修改,就删除目标;(5)用新目标替代被删除的目标。
跳跃原则
>> 跳跃原则
>> 快画,安东尼奥,快画,安东尼奥,快画,别浪费时间。
>> 我们要么没处理好当务之急,要么便是当务之急各不相同。
>> 吉米·罗恩说,我们裹足不前的时间越长,意愿就越薄弱。
>> 事情变得明朗前,切记果断采取行动
>> 只消做好四件事,这四件事每件都是“跳跃”这个缩写词的一部分:
·期盼变化。若是想改变亦或是不得不变,你的生活变亮起了绿灯。猛踩油门。满脑子想着这个出发吧。
·事情变得明朗前,不要忘了初衷。千万别让激情淡去。坚持下去,直到知道自己该如何行事。有了这样的想法,你也许能开启崭新的冒险之旅,抑或是找到爬出深渊的阶梯。
·行动起来——做点儿什么都行。有时,我们会等到时机成熟才行动。这样大错特错。事情是一点点明朗起来的。你只需知道下一步如何去做便好。即便起步出了错,余下的旅程也会慢慢步入正轨。
·出发,现在就开始。只要下定了决心,就行动起来。无须等待。等待似乎很安稳,然而它却会扼杀梦想。
>> 不要拖着你的梦想。不要拖着你的目标。今日事今日毕,你的生活和工作才能有所起色。一旦下定决心,就行动起来。无须等待。跳跃起来。
>> 目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