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有点心理(ID:youdian-mentality)
一个最懂你心的公众号,为生活提供更深入的视角。
◆ ◆ ◆ ◆ ◆
咨询师作为一个比较小众的群体,经常能够接触到许多患有心理疾病的咨询者,从而总结出一些经验,而这些经验往往都是一些让我们普通人觉得惊讶的人性秘密。
下面是一些国外咨询师在Quora上关于此类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感悟。
Rick Cormier(一个半退休的心理治疗师...) 回答:
我来说一个我感受最深的:人们想尽办法去避免某个情形的发生,但最后却恰恰让它发生了。
洁癖的人会将干净的纸巾放在公用厕所坐便器的座圈上,上完厕所后,因为不敢去碰座圈上的纸,于是就任由它们掉到地上。而且他们也不会去冲厕所,因为他们害怕去碰触冲厕所的拉杆。
所以当你走进一个公用厕所,发现地上到处散乱着皱巴巴的厕纸并且坐便器里还有恶心的排泄物,你大概会咒骂之前的厕所使用者是低级肮脏的混蛋,可是你知道吗,这个被你咒骂为“肮脏”的人,却恰恰是一个有洁癖的人。
那些害怕自己会被不公平对待的人,却往往做着有失公平的事情,而他们的初衷可能只是为了让自己不会被其他人占便宜。
这就是我从业的几十年来,在数以百计的人们身上看到的一个迷人而可悲的现象。
Jay Tow(MS,心理咨询师...) 回答:
让我惊讶的是,如此之多的人问我,他们的心理是否正常。如果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能更开放些,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原本那些被自己斥之为异常的想法和感觉是多么的普遍和正常,而且如此的话,很多精神疾病也将难于发生。
Gayle Joubert 回答:
人们不认为自己是正常的。
我们的孩子是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被命令不能随便哭,不能随意亲近陌生人,有赖于此,他们会非常迅速地学会在自己与他人之间树起一面墙,隔阂掉与他人的感受和链接。
于是,当你看着周边所有的人似乎都很开心、平和,并积极地对待人生时,可能会自然地得出一个结论:肯定只有我在经历着痛苦。
也有其他类型的来访者会这样说“我知道我的问题并没有那些人那么严重...”,并因此在求助上有愧疚,对于他们,我总是这样说:“如果你的手臂断掉了,而同时你的邻居也因为非常可怕的疾病奄奄一息,那你是否能说自己的手臂相较之下,其实也没受伤,并因此不去看医生呢?”这样说通常会很管用。
Joanne Shortell(心理健康提倡者) 回答:
那些有心理疾病,甚至是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可能多数都是温柔和感情细腻的人。而相较来看,那些在电视上出现的“正常人”却一直表现得如此的暴躁而富攻击性。
Coleen Hanna 回答: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人们自己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正是他们自己让原本不会发生的事情真实地发生了,可他们却对此一无所知。
Brian Newton 回答:
当人们遇到心里过不去的坎,他们可能会花费数年去找一个答案,也会向其他人寻求帮助、问他们“我该怎么办”,然而实际上别人的建议和回答并没有什么用。
一个人遇到的心结越是“缠紧”,他越是要去拼命搜寻解答,他们相信谜题总有答案,只是他们还未获悉。
然而作为心理治疗师是明白的,当这个人询问“我该怎么办”时,告诉他们答案并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正如这许多年来,很多人都给了他解决办法,但他的问题依旧存在。
这就好像一个带着绿色滤光眼镜的人满世界地去找一朵红玫瑰,他可能走到你面前告诉你:“我非常需要一朵红玫瑰。”
然后你说:“喏,玫瑰在这里,拿着。”
遗憾地是,他这样说道:“...这是绿色的,但还是谢谢你,我还是再找找吧。”
所以,明白了吗?问题在于他们得摘下自己架在鼻翼上的滤光眼镜,哪怕是挪开一点,都能多少看清些真相。
有人也可能跳出来这样建议:“摘下你的眼镜,然后再看这朵玫瑰。”
然而这也不是解答,因为带滤光眼镜的人会这样拒绝:“不要!我离不开它们,没有眼镜我会活不下去的。”
心理治疗就是提供一个截然不同的体验,让他体认到摘下眼镜他也可以是好好的,即使这只是片刻地看到不一样的真相,都能改变他们的行为。
而这种“答案”之所以令人惊奇,是因为我们都假定人类是一种高度理性的生物,他们只需要攫取知识并善加利用就能解决问题,但事实却远非如此。
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伴随着我们不恰当的认知,而不恰当的认知,又会让我们持续处在一种不健康的情绪之下。
通常我们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模式及我们内部的信念)会影响我们对事件的评估和解释,从而影响我们对事件的反应和情绪体验。
下面是认知行为疗法代表人物艾尔伯特·艾利斯(Ellis)创建了著名的ABC情绪理论模型。
模型中,A是诱发性事件,B是由A引起的信念,C是情绪和行为的后果。
在模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B,B是我们根据过往的经历和自身的思维模式对A进行的认知上的评估。真正导致我们情绪和相应行为的并非是A,而是B,即我们对于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即使今天A并没有让我们产生破坏性的情绪,由于我们认知的存在,也会有新的诱发性事件出现。
想到达到好的咨询效果,除了要咨询者积极的配合,还需要咨询师不断用到参与性技术与影响性技术。
再加上双方平等互助建立起来的咨询关系,才能达到想要的咨询效果。
想要学习咨询师常用的读心技术,自我暗示术以及心理调节技术吗?
关注公众号:有点心理(ID:youdian-mentality),后台回复“技术”即可获得全套电子书学习资料。
知识虽好,可是如果不能静下心学习却是毫无作用,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 ◆ ◆ ◆ ◆
喜欢我们就来关注吧!一个最懂你心的媒体号,为你的生活提供更深入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