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三月了。
从年前十二月放假,到今天三月四号,整整3个月、一年的四分之一,就在足不出户地吃吃睡睡中溜走了。
往年的这个时候,在那些匆促忙碌的日子里,是多么盼望一个大人不上班孩子不上学的星期六啊!如果那时候有人宣布,一年有四分之一时间可以全家老小宅在家里,不问收获,只管吃喝。会不会有人山呼万岁热烈响应?
一场疫情,让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是这样被动无奈地接受现实。
回想这三个月,从疫情一开始的新鲜猎奇,到后来的紧张恐惧,再到最后的焦虑无奈。虽然每天有大把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却没有积极做事的心情。
回顾过去的2019年,在上班持家的间隙,我还在读库、微信读书等APP上读了十几本小说,包括《安娜卡列尼娜》、《丰乳肥臀》这样五六十万字的大部头,还写了那么多阅读札记。虽然做这些的时候心里总是带着点不务正业的自责,但还是见缝插针地做了,谁还没点爱好呢?
而宅家的这三个月,竟然一本书都没看完。春节期间,也曾把一直羞于示人的个人公众号在朋友圈广而告之,希望得到更多人的互动,激励自己多动笔。两三篇激情过去之后,还是懈怠了。不得不说,像我这样的斗升小民,面对生活的压力,是很难佛系的。解决不了六便士之忧,哪有看月亮的心情啊。
也有令人振奋的日常。二月份,参加了新工作的岗前培训,并且以理论、实操两个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也不是炫耀自己多么优秀,只是庆幸自己还有学习的能力。这段时间的求职经历,屡次被超年龄了婉拒,真的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当今社会,各行业分工越来越专业细化,做个洗碗拖地的家政工都需要持证上岗了。不及时学习接受新知识,越来越难在社会立足。
更喜的是,二月份的最后一天,我们家又添了一名新成员,弟弟和弟妹二胎喜得千金。虽然还是个襁褓婴儿,但还是看得出眉目清秀,长相继承了爸妈双方的优点:整合了妈妈的双眼皮、爸爸的高鼻梁,如果长大了再继承妈妈的能歌善舞(弟妹是舞蹈老师)。艾玛,我们家一代名媛横空出世了。
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每次弟弟回家,父亲都不忘嘱咐一句:“得抓紧给我添人口。”父亲一辈子的愿望就是子孙满堂多子多福,如今,孙子孙女都有了,父亲也当九泉含笑了吧。
昨天下午,又去河边走了一圈,天气温暖,外出散步的人挺多,沙墩河里春水粼粼,两岸坐满了虔诚的垂钓者,岸上柔软的垂柳枝条携着嫩绿的芽孢随风曼舞,远看就像为静默的垂钓人垂下了一道珠帘。春天,果然是美的。
朋友圈都在祈祷:不求三月下扬州,但求三月能下楼。钟南山院士郑重宣布,争取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春天来了,一切都有希望了,把睡衣脱了,换上年前买的漂亮衣服试试,看还能不能塞进去,做好准备,迎接“钱程四紧”的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