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蔺相如作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是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有勇有谋,在紧急关头多次挺身而出,使赵国免于秦国的侮辱。古人有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意为谋划得准确周到而后才行动,知道目的地才能够有所收获。在我看来,蔺相如懂得揣测人心、理性地分析局势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完全做到了“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这也是他最后如此成功的原因。

在《孙子·谋攻篇》中有这样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思则有备,有备而无患,只有清楚地了解人心,才能在危难时刻转危为安。宦官令缪贤曾因犯过罪而打算逃到燕国去,蔺相如阻止了他并劝他去向赵王请罪,赵王最终赦免了缪贤。不难看出,蔺相如之所以劝缪贤去请罪,是因为他深知如果缪贤逃到燕国,燕王会因惧怕赵国的势力而把他送回赵国,而赵王心软,缪贤主动去请罪便会赦免他。由此可见,他定是收集了许多信息并且自身十分擅长揣摩人心,所以才能琢磨透赵王和燕王的心思。

其次,懂得对当前局势进行理性地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占得先机,让自己处于优势地位。蔺相如之所以能够完璧归赵,并在渑池之会上威胁到秦王,其中他懂得准确地分析局势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秦王欲用十五座城池来与赵国交换和氏璧,赵王担心秦国不给城池,此时蔺相如说道:“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并提到“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他对当前局势分析十分准确,赵国处于弱势地位所以不能不答应秦国,而他认定秦王只是想凭自己强势的地位捞点小便宜,不会轻易发动战争,所以才把和氏璧偷偷运回赵国,而他也料到秦王会顾及到两国关系而不会杀掉他,可见他对局势的分析是十分透彻的。

此外,采取适合的措施也是蔺相如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在。在渑池之会上,秦王要求赵王弹瑟,想要借机羞辱赵国,蔺相如威胁秦王击缻,这里可见他采取了十分恰当的措施,试想一下,若是他逼迫秦王去弹瑟,秦王完全可以说自己不会而推脱掉,但是击缻并不需要演奏技术,只要敲一两下就可以了,这样秦王是无法推脱的,所以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采用了十分合适的措施。

蔺相如能够洞察人心、精准分析局势并采取恰当措施,做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这便是蔺相如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李清扬18121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已在回老家的路上,路上堵的厉害。凌晨出发时,看到自己私密文章里那么多写了开头的文章,却提不起半点兴趣继续。 心...
    偶得自在阅读 8,819评论 22 31
  • 当我再一次看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这句话时,依然感觉还是那么铿锵有力!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
    林柯榕树下阅读 17,809评论 18 32
  •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意思是: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知道目的地才能够有所收获。
    积步斋主人阅读 10,776评论 1 6
  •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大琦有钻阅读 10,405评论 1 16
  • 有时我也迷茫,不知道未来什么样,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不知道自己会如何变化。彷徨不安,心绪不宁。但是,转...
    小花花_b1be阅读 1,9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