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为什么会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众所周知,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城首都均是建立在北方(割据政权不算其中)。从而导致形成北方是中国长期的政治与文化中心。而古代以人口为中心,北方经济自然也是非常繁盛。不过后来随着北方的人口不断南迁,南方的经济不但逐渐赶上北方,而且还大大的超越了北方。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不妨翻开历史,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作进一步的了解,答案也就自然明了。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向南方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晋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北方经济发展远远超过南方。这是由于远古时期的国都大都建立在北方,政治和经济的重心相一致所造成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的祖先早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并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虽然到殷商时,国都几经迁移,但都没有离开“母亲河”的流域。历史上在周秦以后,我国西部泾水、渭水流域的关中地区得到充分发展,形成了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充分说明,当时该地区已经富裕起来了。由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咸阳、长安、洛阳、邯郸等,有的还成为了国都。而这时整个淮河以南地区则被司马迁形容成“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火耕而水耨”的落后状态。从东汉末年起,中原地区陷入战乱状态,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迫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这样不但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使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虽然是这样,但仍然呈现出北强南弱的局面。当时,人口集中的地区主要在河南、河北及山东,经济自然也是非常繁荣。
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
这个时期是南方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西晋末年,我国北方处于“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经济文化遭到严重摧残。尤其是著名的“永嘉之乱”后,爆发了历史上空前的人民大迁徙,中原“士庶”为避乱接踵而来,使北方人口大量流入南方。这不仅给南方输入了熟练的劳工,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工农业技术。这无疑又给南方增添了新鲜血液,为南方的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的荒地被大量开垦,手工业如纺织、冶铸业也得到发展。
后来隋唐的统一,使得我国南北经济得到盛大的发展。隋炀帝的南北大运河的修建,把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连为一体,漕运成为了重要的运输形式,使南方的物产运到北方,南北物资的交流更加便捷。这对南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更是日渐兴盛,当时的扬州、杭州、成都等南方城市,商铺林立,繁华无比。岭南广州的海运也日臻繁忙,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当时唐朝的富足,其供给大部分都来源于南方。当时的韩愈说:“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要知道当时的江南地区只有140余万民户,却担负着唐朝八十万多万军队的粮饷,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两户养一兵”。这就是对我国南方当时经济繁荣的描写。
第三阶段:从北宋到清末
从北宋到清朝末年,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由于北方屡经战乱和水患,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取得经济的支持,北宋王朝不得不对南方的经济发展特别重视,把主要精力用在江浙地区上,使工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大提高。资料显示,北宋每年光从南方漕运的粮食就达七百万石,是唐朝时期的两倍还多。到了北宋 末年,由于金兵侵入,宋王朝开始南迁,几经逃遁,最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因为政治中心的南移,人口也随之大量南迁,这让统治者更是把江南作为了立国的基础。赵宋王朝能够偏安一隅,而不思北伐收复失地,这与南方的富庶,生活安逸有很大关系。此后,又有北方人不断向南迁徙,特别是蒙古人的入侵,北方人口又向巴蜀、两淮,甚至岭南流移,使南方人数再度增长,经济又一次得到巩固并发展。
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而且南方的经济更加繁荣。这就是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根本原因。
好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关注我,我们一起了解更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