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课例观摩有感

                              黄转华

        今天听了团队学员周肖云老师一节很精彩的试教课《灰雀》。周老师在跟岗期间,不仅擅长用小诗评课,让我们获益匪浅,课上的也精妙!下面说说我几点收获:

      (一)课前谈话与众不同——猜谜语介绍自己

          周老师的气场淡定,在上课伊始通过让学生逐字猜谜语,来介绍自己的姓名,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其实,课前谈话虽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是也可以看出很多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比如宋导师曾经解释过自己为什么每次上公开课课前谈话要问学生是否需要上洗手间,并提前告知学生如果上课途中有不舒服的可以举手示意老师,那是因为曾经在上公开课的时候遇到过学生流鼻血而不敢告诉老师的情况。

        除了像宋导师一样有“故事”背景的设计,经过我的收集,有“动一动”比如:手指操,身体操,拍掌游戏;“猜一猜”比如:猜字谜,猜图片,猜声音;“说一说”:说自己,说家乡,说学校,说老师。

        另外,我们的课前谈话设计最好能够结合年段的兴趣特点,才能做到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逆向对比走进文本——对比两种风格的对白

        这节课里,我最喜欢的环节之一就是两种列宁的话对比。原文中列宁为了保护小男孩的自尊心,没有当场拆穿责问小男孩灰雀的去向。而是用关心灰雀的“多好的灰雀啊!它可能飞走或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来代替直接的责问。而周老师匠心独具,为列宁设计了一小段“直接责问”的对白,然后请一位学生上台表演小男孩,下面的学生分组读原文和“直接责问”的对白,让“小男孩”感受,更喜欢哪一种方式,以此来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爱”。

        其实,这个教学环节背后的教学策略是“对比”,运用直接和间接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感受,走进文本,简洁有力。在我们的语文课中,“对比”的教学策略也运用在各个方面:词语删减、替换对比——品味词语的精妙,比如在学古诗《忆江南》,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换成“到”或“满”,引导学生品味两者的不同;正误,优劣的对比——引导发现方法。比如有些老师为了让学记住正确的方法,会将明显错误的表达形式出示,让学生去纠错。

        “对比”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对比能力,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转换视角的练笔 锻炼想象

        整节课我最喜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请学生以灰雀的视角去写一写自己消失一天发生了什么?

        这个环节的巧妙之处在于消解了我们磨课研讨时的疑惑——到底灰雀被谁抓走?其实原文也没有指明一定是小男孩抓走的,答案是多元的,这样的设计既符合童趣,也解放学生想象力,非常巧妙。所以,我们在学生的练笔汇报听到了有一位学生写道:“小男孩很喜欢我,把我抓回家去了,他为我画了一副画。”这样的纯真的童语和美好的想象。

      如果遇到一节课中存在多个人物或者物体,我们不妨可以转变思路,从另一个角度去训练学生想象力,设计语用教学。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很多父母,特别是妈妈,总觉得孩子哪里不对劲,比如这孩子太内向了,从来不主啊动和人打招呼,在幼儿园里也不主...
    爬吧小虫子阅读 270评论 0 2
  • 我这前半生专注于一个工作 那就是不停的换工作 把事情做得很累 最后你一定会离开 把事情做得很轻松 你就已经成功
    一元真人阅读 392评论 7 9
  • 最近是忙忙忙的节奏,书看得少了,连着字也写得少了。想坚持的早晨写字也荒芜了。 也滴漏了些时间读了一本半的书,隗研吾...
    wen_a阅读 319评论 1 1
  • 只是一个简单地请求,酝酿着 如何做成一个书面申请。郑重地 为此负责到底,这是纪律 像一个接受训练的士兵, 捆绑着长...
    仓巴阅读 3,073评论 0 2
  • 作业一 作业二
    王昭策阅读 62评论 0 0